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今年以來,在加強金融監管背景下,金融去杠桿效果逐步顯現,同業業務增速放緩,貨幣派生效應減弱,同時M2去年同期基數較高,致使本月M2增速創下8.9%的歷史新低。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關注M2的結構變化,金融部門持有的M2同比增速連續第三個月上升,然而非金融部門持有的M2同比增速仍在趨勢性回落。從金融部門來看,16年下半年同比負增長造成基數過低,也反映金融部門的杠桿有所提升。從非金融部門來看,一方面與廣義信貸增速的放緩,貨幣派生能力下降有關;另一方面與房地產銷售放緩也密切相關,這也體現在M1同比增速當月從15.3%快速下降至14%。這兩個趨勢因素決定M2同比增速將仍在低位。
與此同時,8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9萬億元,超出市場預期,銀行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比2014-2016年同期均值多出2700億元。
從結構來看,企業中長期貸款在全部貸款中的占比從53%回落至33%;銀行按揭貸款額度受限,居民中長期貸款的占比從55%降至41%,然而居民短期貸款的占比提升20%。前8個月,貸款已經投放9.9萬億元,全年12萬億的信貸額度所剩不多,“隨著部分表外貸款回歸表內,預計表內貸款投放規模上或有靈活上行的空間。”謝亞軒表示。
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表示,8月信貸高于預期,但中長期貸款偏弱表明投資意愿不足。企業中長期貸款連續2個月下滑,主要源于當前實體融資成本偏高,疊加下半年銀行信貸額度受限,使得企業投資意愿不足。在他看來,高社融或難持續。
溫彬指出,近日監管機構加大了對部分城市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信用卡透支、房抵貸等資金用途檢查,防范短期消貸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市場,確保短期消費貸款平穩健康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社會融資規模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增量為1.48萬億元,比上月多增2594億元,8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169.41萬億元,同比增長13.1%,連續兩個月高于13%。
從結構看,委托、信托、未貼現承兌三項表外融資合計增加1303億元,扭轉了上個月下滑走勢,反映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旺盛,在表內信貸額度有限的情況下,通過表外融資滿足需求。8月份隨著市場利率較上月有所回升,企業發債意愿有所回落,企業債券凈融資1063億元,較上月減少1777億元。
外占持續減少
同日公布的數據還有,8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余額21.5萬億元人民幣,當月減少8.21億元人民幣。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央行外匯占款顯著上升的論戰可以休矣。
在他看來,8月人民幣快速升值2%,雖然存量結匯需求較高,但是央行外匯占款仍在0附近。這背后的邏輯有三點:一是人民幣匯率8月以來的快速升值很可能是外匯市場供求自身變化,存量外匯踩踏式結匯的結果,并非來自央行的市場操作;二是央行實現清潔浮動,讓匯率隨市場供求波動并進而對供求發揮調節作用的目的非常明確;三是,央行如果不干預,外匯占款顯著回升的必要條件就不具備。
溫彬表示,在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強化的背景下,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不僅有空間,也有必要。最近一次降準是在2016年3月,此后到今年8月末,外匯占款累計減少2.3萬億元,為了對沖基礎貨幣投放減少,央行主要通過“SLF+MLF+PSL”等工具提供流動性累計超過4萬億元,保證了市場流動性需要。
但也存在兩個不足,溫彬指出,一是金融機構獲得流動性的成本較高;二是中小金融機構不能直接從央行獲得MLF等工具的支持。實施降準后,央行完全可以通過“減少MLF規模+正回購”的工具組合,防止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過剩,繼續保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基調不變。因此,適時降準對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進而降低實體經濟部門融資成本有積極作用。(原標題:8月中長期貸款偏弱 降準呼聲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