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六好!本期財經365視窗話題——獨家視頻:中國首條量子通信網絡 黑客失業了!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與奧地利科學院院長安東·塞林格通過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進行了一次視頻通話。據悉,這是歷史上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通話內容經過量子加密后無法破解。
英國《每日郵報》對此表示,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不可破解”的量子通信技術支持下的視頻通話,預示著超級安全通信、“永遠不會被黑客入侵” 的新時代就要到來。
“京滬干線”是一條連接北京、上海,貫穿濟南和合肥的量子通信骨干網絡,全長2000余公里,可滿足上萬名用戶的密鑰分發業務需求。通過這條線路,交通銀行、工商銀行、阿里巴巴集團也實現了京滬異地數據的量子加密傳輸等應用。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據悉,未來將以“京滬干線”為基礎,推動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務、國防、電子信息等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產業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信息安全生態系統,最終構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聯網。
據悉,中國和其他四個地方,新加坡,意大利,德國和俄羅斯之間進行類似的測試對話,已在計劃之列。
現場試驗:加密后的網購信息將不可破解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物聯網成為不可否認的趨勢,與此同時,網絡安全問題一直也是懸在互聯網企業頭頂的“一把利劍”。就拿最普通的網購來說,雖然都經過加密,但這些信息并非不可破解。
“京滬干線”項目科學家現場演示了量子保密通信的一個實際應用——通過“京滬干線”把銀行的一筆錢從上海轉賬到北京,來直觀解釋其中的原理:
首先,由于“不可分割”,竊聽者無法分割出半個量子進行測量;其次,測量必然會改變量子的狀態,竊聽者也不能截取量子之后,去測量它的狀態,因為這樣竊聽行為會暴露;第三,未知的量子態無法被精確復制,竊聽者即使截取了量子,也不能精準復制量子狀態來竊聽,得到的只能是“偽碼”。
“京滬干線”項目工程總師陳宇翱表示,由于量子具有“不可分割”“測不準”“不可克隆”等特性,量子保密通信在原理上是絕對安全、不可破解的。
目前,這項技術并不局限于實驗室里。我國已經率先將量子通信帶到了日常生活中,讓以量子密鑰通信終端設備、全通光交換、網絡路由設備為核心的量子信息安全系統,為涉密信息“保駕護航”。此外,京滬干線的建成和開通也將吸引和培育一批量子保密通信領域的上下游企業,使量子保密通信產業成為我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以上就是財經365視窗的全部內容,關注財經365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