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財經最新文章,跟傳統印象不同,國人敢借錢,敢用杠桿,借錢主要用于買房。11月2日,央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分析2017年金融市場運行情況,展望2018年金融市場,是伸向2019年金融市場的一根探針。
越來越敢借錢,根據報告,2017年年末,我國住戶部門債務余額40.5萬億元,同比增長21.4%,比2008 年增長了7.1倍。住戶部門債務主要由消費貸款和經營貸款構成,2017年末,兩者占住戶部門債務余額的比例分別為77.8%和22.2%,同比增速分別為25.8%和8.1%。請注意,這里所說的住戶部門不等于居民部門,也不指家庭。為了分析方便,我們這里引用住戶部門、居民、家庭,多多少少可以看出中國居民、家庭消費的大致情況。
借錢主要為買房房價越高 借的越多,住戶債務水平上升,跟房地產市場密切相關。只要處于房地產上升周期,居民債務水平就會上升。這說明,大家借款,主要是為了買房。2009年,房地產市場價格止跌回升,住戶部門債務快速增長。2009 年底,住戶部門債務余額8.2萬億元,同比增長43.3%,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 4.4萬億元,同比增長47.9%。2010年開始,抑制投機需求、控制房價,從2010年到2012年,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和住戶部門債務增速持續下降。然后,政策微調,因城施策,房價增速呈現上升—下降的M型波動態勢,住戶部門債務增速依然與房價增速保持一致。2017年住戶部門債務余額及增速
更離譜的是,為了買房,有的人居然動用消費貸,非常可怕!央行報告說,居民購房存在違規加杠桿情況,2017年1月,短期消費貸款余額同比增速19.9%,到10月,上升到40.9%。央行直接挑明幾個原因。銀行身處其中,在整體利差處于低位的情況下,有動力投放收益更高的消費信貸,還有大行其道的消費貸。原本是拿來消費的,居然拿著這筆錢去買房,這里面的風險是不可控的,萬一房價大跌了,怎么辦?萬一購房開支太大,使得其他消費大幅下降,怎么辦?房貸控制,不管是企業還是居民,都不可能放松,制造大泡沫。
居民負債率不高 可怕的是有的人低收入高杠桿,中國家庭負債風險到底有多高?有的說很高,比如說上海財大,有的說不高,按照西南財大家庭金融研究中心的數據,中國家庭債務沒有那么可怕。從2011年至今,西南財大家庭金融研究中心持續進行家庭財富一手統計,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擁有4萬個家庭的樣本數據。結果很明確,總體來說,沒有那么可怕,但有可怕的地方。中國家庭負債低于美國、日本和韓國。與OECD國家相比,同口徑下(采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ystemof National Accounts)中的居民收入進行核算,2017年中國家庭債務收入比為0.82。同時,采用債務與GDP之比,中國為44.2%,處于發展中國家前10%水平,仍低于發達國家中位數水平。
央行報告得出了同樣的結論。2017年末,住戶部門杠桿率(債務余額/GDP)為49.0%,低于國際平均水平(62.1%),但高于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平均水平(39.8%)。住戶部門杠桿不能再繼續這么上升了,否則,風險太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住戶部門債務與GDP的比值低于10%時,該國債務增加將有利于經濟增長,比值超過30%時,中期經濟增長會受到影響,超過65%,就會影響到金融穩定。結論非常明確,住戶部門杠桿如果繼續上升,會影響長期經濟發展,即使上升,也不能超過65%,否則金融安全會出問題。撐死了,再上漲16個百分點,這就到底了。為什么常常有機構說,家庭負債超過美國呢?可能是有些收入沒有統計進去,大概在十幾萬億。
我們真正的家庭負債風險是:債務上漲速度太快,負債不均衡,高收入家庭負債可控,中低收入階層負債率過高。西南財大轉引IMF數據,2013年,美國家庭(有債務家庭)的債務收入比在最低收入20%組約為3,在最高收入20%組約為2,兩組差異不大,說明美國各收入組家庭負債較為均勻。中國家庭債務收入比在最低收入20%組為5.6,在最高收入20%組僅為1.4,差距明顯大于美國。有一種家庭風險特別大,有五個省份風險特別大。一種是低收入高負債買房家庭,一旦工作出現風吹草動,房地產市場下行,這種家庭就像脆弱的小船,處于風口浪尖,第一個被撕碎。還有五個省市風險特別大。2017年,住戶部門杠桿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和住戶部門債務與存款的比例以及債務收入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個重疊的省市分別是:上海、浙江、廣東、福建、重慶。這些地方,或者居民比較激進,或者收入上升不快、房價消費上漲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