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陽峰:現貨投資與股票投資的風險對比以及風險控制
如何理性的認識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又如何理性的認清現貨市場的交易規則。首先,我們從風險的角度出發,以股票做比較,就商品現貨風險的產生以及其比股票風險大的原因所在做個分析。
股票的風險在哪里?
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客觀市場性因素,一是主觀人為性因素。
客觀市場因素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發展狀況,這一方面相對來說是比較透明的,我們可以從上市公司公布的季度、年度財務報表中獲得相關信息(這個信息可信度還是比較大,因為它是由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做的)或者從上市公司的投資動態新聞中了解公司的發展,這一方面的風險對于投資者來說是屬于可規避性風險,其規避程度是取決于投資者對市場的認識度、市場嗅覺以及其理性的分析;
人為因素則比較復雜,尤其是在中國目前資本市場運作監控體系還不完善的這種環境下,比方說內幕消息、聯手做莊等等,這些對于資金相對處于弱勢的散戶和個體投資者來說,都是一種很大的風險,而總結過去投資者在股市上的虧損,也大多是因為這后者造就的風險。
在股市上,有一種流行的投資方式是"跟莊跑",跟莊跑是永遠跑不贏的,莊家之所以能掙錢,他們掙的就是散戶個體投資者的錢,你覺得作為散戶個體投資者來說,在資金和財力以及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你能斗得過莊家嗎?或許有那么幾次,你是掙到了,但是那只是你的運氣好,有更多其他的散戶在做了你和莊家的墊背,下次呢?以收益和虧損而言,莊家與散戶的比例對比應該是在8對2的,甚至可能更高。也就是說,你作為一個散戶或個體投資者而言,在投入市場之前,你就已經承擔了80%以上的虧損風險。這個風險大不大?
股票的風險是如此,那么商品現貨的風險又是如何呢?其實相比于股票而言,大宗商品現貨真正的風險只有一個,就是客觀市場風險。商品現貨和股票不一樣,股票可以一直高,高到把泡沫吹得比它真實價值大好幾倍。舉個例子,一只公開發行股,它發行的個股數是10億股,發行價是1元,也就是說這只股票的發行市值是10億,但如果突然有人坐莊惡意炒作這只股票,不斷的注資吸收資金,直到注入吸收了100億資金,那么這100億也就成了這只股票的市值,它究竟值不值呢?肯定是不值的,畢竟沒有哪個上市公司是慈善機構,把值100億的股票讓利自己虧損90億賣給投資者,答案肯定不可能。那么商品現貨交易存在不存在這個問題呢?不存在,比方說白糖是2元多一斤,你能炒到10塊錢?幾乎是不可能的,按照正常的消費判斷以及經濟學規律,半年后或者幾個月后白糖到了10塊1斤,白糖的消費市場就必然萎縮,或者相應的取代品就會出現。它值不值這個價,不是炒就能炒上去的,除非惡性通貨膨脹,這點和股票市場全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