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照價趨勢進行解套。如果被套牢的倉位目前處于上漲的行情中的話,那么投資者只需要等待價格上漲到一定的價位之后,就會自動的解套;如果當前價格處于震蕩盤整行情的時候,這時候如果投資者出場的時候損失不大的話,就要果斷平倉解套,如果當前價格處于下跌的行情中的時候,無論倉位的是大還是小,都應該果斷出場,否則只會讓自己越套越多。
3、按照買入價位進行解套。如果被套的倉位是在相對較高的價位買進的話,不要猶豫,立刻止損出場;如果被套牢的倉位是在中位買進的話,可以暫時進行觀望,判斷價格后市將如何運動,從中找到機會逢高減倉,或者直接解套出場;如果被套的倉位是在相對較低的價位入場的話,可以不用著急止損出場,因為這時候價格很容易反轉,投資者應在在價格出現反轉的時候,解套出場,或者直接加倉進行獲利。
下面給大家介紹投資技術分析中著名的金叉,死叉,以及K線理論
在日線和短、中、長期線同時排列的移動平均線圖形中,除了形勢明朗的多頭排列和空頭排列,即單邊行情以外,更多的是幾根線忽上忽下糾纏不清的狀況。在這里特別要注意移動平均線顯示的反轉信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黃金交叉和死亡交叉。
黃金交叉:在上升行情中,較短期的移動平均線如5日線、10日線從下方向上突破與較長期的移動平均線如30日線、60日線發生的交叉現象稱為黃金交叉。如10日平均線由下往上穿越30日平均線,10日均線在上,30日均線在下,其交叉點就是黃金交叉。黃金交叉是多頭的表現,出現黃金交叉后,后市會有一定的漲幅空間,這是進場的最佳時機。
死亡交叉:在下跌行情中,較短期的移動平均線從上方向下突破與較長期的移動平均線發生的交叉現象稱為死亡交叉。如30日均線與10日平均線交叉時,30日均線由下往上穿越10日平均線,形成30日平均線在上,10日均線在下時,就是死亡交叉。死亡交叉預示空頭市場來臨,行情將下跌,此時是出場的最佳時機。
K線理論:K線理論起源地是日本,屬最古老的技術分析方法,公元1750年日本人就已經開始利用陰陽燭來分析大米期貨。K線具有東方人所擅長的形象思維特點,沒有西方用演繹法得出的技術指標那樣定量,因此運用上還是主觀意識占上風。初學者面對形形色色的K線組合,不禁有些為難,其實濃縮就是精華,筆者把浩瀚的K線大法歸納為簡單的三招,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這三招。
第一招、看陰陽,陰陽代表趨勢方向,陽線表示將繼續上漲,陰線表示將繼續下跌。以陽線為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多空拼搏,收盤高于開盤表明多頭占據上風,根據牛頓力學定理,在沒有外力作用下價格仍將按原有方向與速度運行,因此陽線預示下一階段仍將繼續上漲,最起碼能保證下一階段初期能慣性上沖。故陽線往往預示著繼續上漲,這一點也極為符合技術分析中三大假設之一股價沿趨勢波動,而這種順勢而為也是技術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同理可得陰線繼續下跌。
第二招、看影線長短,影線代表轉折信號,向一個方向的影線越長,越不利于股價向這個方向變動,即上影線越長,越不利于股價上漲,下影線越長,越不利于股價下跌。以上影線為例,在經過一段時間多空斗爭之后,多頭終于晚節不保敗下陣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論K線是陰還是陽,上影線部分已構成下一階段的上檔阻力,股價向下調整的概率居大。同理可得下影線預示著股價向上攻擊的概率居大。
第三招、看實體大小,實體大小代表內在動力,實體越大,上漲或下跌的趨勢越是明顯,反之趨勢則不明顯。以陽線為例,其實體就是收盤高于開盤的那部分,陽線實體越大說明了上漲的動力越足,就如質量越大與速度越快的物體,其慣性沖力也越大的物理學原理,陽線實體越大代表其內在上漲動力也越大,其上漲的動力將大于實體小的陽線。同理可得陰線實體越大,下跌動力也越足。K線一點通的簡單三招,既可對日K線、周K線、月K線甚至年K線進行分析,也可對二根、三根甚至N根K線進行研判。前者可簡單運用,后者將N根K線疊加為一根然后進行研判。
只要想學的客戶我都教,但是要我有時間,畢竟做投資的還是要自己多學習,不能光依靠老師賺錢,這本來就是一個投資理財的過程!
投資本身就是一場博弈,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多數人了解的投資比較膚淺,認為只是簡單的賺錢而已,但是真正投資的意義在于投資者學會對金錢的使用和支配能力,也就是賺錢的能力,而作為金融投資來說,是一個很特殊的投資,因為完全是金錢的游戲,自然需要借助平臺,對所有金融投資來講。
萬金老師個人認為,金融投資是投資的最高境界,僅僅依附于平臺,在一定的游戲規則之下,學會對金錢的使用和支配,一旦你能夠在金融市場上博弈成功,我相信不管在其他任何投資,你一定會做的很成功,因為你具備了這種投資能力!這才是真正投資的核心意義所在!
筆者石萬金 是金融投資分析師,從事金融行業多年,研究國際局勢和熱點事件。金融領域博大精深,每天行情波折不斷,我所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經驗,給大家幫助。本人06年進入金融領域工作,實戰經驗豐富,擅長趨勢,投資,生活兩不耽誤,緊跟市場是我們不變的選擇。努力做對的事,更看與誰同行!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文/石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