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審委空前嚴厲,為了避開這個風頭,部分待審公司絞盡腦汁拖延時間,其中包括請人自黑,然后借機臨停。
可能說的就是三只松鼠,不過這手法確實無間道。
今天ST板塊繼續大漲,ST板塊指數出現一個小跳空缺口,9只個股漲停,邏輯上與空前嚴厲的發審委降低企業IPO速度有關。
今年ST股被蹂躪的不輕,關于ST的套路如同高送轉一樣失效了。
做ST股最大的風險自然是踩雷被退市,所以這事是個精巧的活,研究不深最好別碰。
從2001年水仙電器、廣東金曼兩家公司成為首批退市股以來,剔除吸收合并股票退市情況,A股累計有60家上市公司因虧損和欺詐發行、私有化等因素退市。
截至今年12月14日,A股共有3442家上市公司,以此計算,A股累計退市率為1.74%,2001年以來17年的年均退市率僅為0.11%。
從數據上看,A股上市公司退市率確實不高,英美等成熟市場的年均退市率是A股的90倍左右,香港等新興市場的年均退市率也是A股的20倍左右。
為什么成熟市場散戶少?年均9.9%的退市率,一旦選錯,血本無歸,華爾街家訓第一條就是強調止損,這是多么痛的領悟。
我們再從退市原因來分析這60家上市公司,其中,博元退等47家公司因連續虧損超過3年而退市,東方鍋爐等9家公司因私有化退市,*ST花雕等3家公司因暫停上市后未披露定期報告而退市,*ST欣泰因欺詐發行而退市。
在財務類退市指標中,“連續三年虧損”這個指標讓人又愛又恨。愛的是這個退市標準威力挺大,比如47家公司就因這個標準被“掃地出門”;恨的是這個指標漏洞不小,ST公司靠領取財政補貼、賣房賣地、高價債權轉讓、高價出售應收賬款、債務被豁免等保殼術“起死回生”,“不死鳥”個股屢現市場。
一家A股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就會戴帽成ST,再虧損一年將被暫停上市,暫停上市期間有一年整理期,若這期間還是虧損的話才會被強制退市。而如果在暫停上市的一年整理期內,通過重組等方式讓主營扭虧為盈、凈資產為正、營收超1000萬元,是可以申請恢復上市的。
企業想上市不易,想退市也是一個漫長過程。烏雞變鳳凰更是漫長,耗不起,等600877*ST嘉陵放出來,可能以后再也不會碰S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