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財經365視窗來了!本期話題:銀行大危機來了!中國人都不愛存錢了,看完這4點終于明白了!下面來看下具體內容吧!
銀行的危機究竟是怎么產生的?
看到上面的現象和數據相信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為啥銀行都會缺錢,為啥中國人都不存錢了?在中國這個儲蓄大國中,中國人愛好儲蓄幾乎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但是這個共識卻在無聲無息地發生著變化,那么這個變化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其實,原因我們也是可以認真分析出來的:
一是房地產正在成為中國家庭資產的主要成分。一說到中國人儲蓄少了貸款多了,大家想到的第一個事情是什么?肯定就是房地產了,因為對于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房子幾乎已經成為了中國家庭資產的主要成分,不少中國家庭的資產中一半以上都是來自于房地產,由于房地產是中國現階段最為大額的居民消費品之一,所以為了買房大多數家庭都會將自己的儲蓄存款取出用于支付房子的首付,以及每個月所需要承擔的房貸,伴隨著這些年房地產市場的突飛猛進,房地產正在成為消耗居民儲蓄、增加居民債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勞動人口的逐漸減少。中國人最重要的儲蓄來源是什么?一般就是勞動性收入,對于大多數老年人來說,其財富創造能力正在減弱,財富的消耗隨著醫療、保健支出的增加在不斷提升,所以一個國家的勞動力人數的多少將會直接決定一個國家的儲蓄水平,從2012年開始,中國的人口劉易斯拐點就被提出出現了,這五年來中國的16-60歲適齡勞動人口下降了幾乎1800萬,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恐怕已經進入了勞動力負增長的時代,勞動力的下滑預示著儲蓄的人群基數將會進一步下降,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即使未來房地產不再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家庭資產組成成分,存款的下滑也將不可避免。
三是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不得不說,中國人在改革開放的前四十年中的絕大多數都是一種節約型的消費方式,這是因為當時中國的市場供給有限,產品的品質都不是特別高,再加上居民收入不高,所以中國人的消費水平在一個階段中都處于中低位徘徊,但是截至2017年末,中國居民的短期消費信貸余額已經達到了6.78萬億元,在5年之內上升了3倍多,長期信貸一般是房貸,而短期信貸則是用于直接消費的消費貸居多,我們周圍借錢或者分期買手機、買汽車、買化妝品或者奢侈品的人是越來越多,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已經到來。
四是理財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從2013年開始,余額寶的橫空出世真正改變了中國人的理財觀念,銀行存款跑不贏通脹,長期處于負利率的狀態,中國人之前是別無他法,但是現在貨幣基金已經完全秒殺了銀行的存款,于是很多人都已經習慣發下工資將工資直接轉進貨幣基金,這個數字多到最后馬云都不得不將余額寶“限購”了,最近一段時間十點不到余額寶你就已經搶不到了,真是人比人氣死人,但是不可否認中國人的理財觀已經徹底變革了。
在上面四大因素的影響下,商業銀行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銀行的苦日子估計要來了,但是禍不單行,銀行的苦日子同樣意味著企業的苦日子,因為企業融資將會更加困難,這一點需要大家關注。
以上就是財經365視窗的全部內容,關注財經365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