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好萊塢重要人物來到發布會現場為Apple TV+助陣,圖為Apple TV+發布環節的開場嘉賓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這種打法其實不難理解,蘋果的傳統硬件產品的銷售數額逐年遞減,尤其是作為蘋果收入支柱的iPhone大有江河日下之勢,庫克還曾用“降價銷售”來刺激銷量,但是誰都知道,價格戰終究不是長遠之計,而且蘋果最大的客戶市場——中國市場,其智能手機行業發展迅速,每家公司都在探尋新的玩法和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和配置已經與iPhone沒有太大差別,有的甚至比iPhone更好。
從全球市場來看,智能手機的滲透率趨于飽和也已經是不可回避的現實,《經濟學人》曾有過分析,智能手機的銷量見頂,可能停留在每年約14億部的水平。14億部是什么樣的概念?也就是28億用戶每兩年換一次手機或42億用戶每三年換一次手機,現實介于這兩者之間,人們已經不太可能大規模、頻繁地更換自己的手機了。
2018年蘋果股價持續下跌,甚至一度拉動整個美股“跌跌不休”。2019年蘋果的難題依然存在,其財報顯示第一季度iPhone銷售艱難,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與之相反的則是服務產品的增長,2019年第一季度,蘋果的服務收入達到109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長19%。
長久來看,三年來蘋果服務業務的營收額也逐年遞增:2016年243.48億美元、2017年299.8億美元、2018年371.9億美元。這些數據對近兩年走下坡路的蘋果來說,可能代表著另一條上升通道。
而且從一開始,喬布斯就有一個愿景,即通過硬件和軟件形成一個絕妙的封閉的“夢想國度”。在iPod時代,蘋果創造了iTunes音樂商店,在iPhone時代,蘋果創造了App Store應用商店。那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蘋果歷史上最輝煌兩個硬件產品只是一個載體,真正讓這些硬件走入世界各地乃至大受歡迎的,是這些硬件上的“軟件服務”?
今年蘋果春季發布會的宣傳語是“It's Show Time(好戲開幕)”,我們可將其理解為蘋果接下來在軟件服務領域的一場好戲,亦可解讀為蘋果將從新聞、游戲、視頻等渠道商身份轉變為提供者,與其它領域的老玩家展開正面競爭的一場好戲。
成敗如何,尚未可知,一是蘋果服務產品雖然增幅逐年擴大,但基數較小,除非爆發式增長,否則蘋果要改變對iPhone收入的依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二是iTunes、App Store讓蘋果的硬件產品更加受歡迎,但iPod、iPhone不是普通的硬件,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智能設備。
回顧六個月以來,從新一代的全面屏iPhone到iPad Pro2018的發布,再結合此次推出的軟件產品,蘋果新一代的“產品閉環”基本已經形成,這是蘋果踏出轉型變革的第一步,也是喬布斯“夢想國度”的首次試驗。然而,巨艦轉向,誰也無法預測接下來它會遇到什么。
一切都從暗處而來,再回歸暗處,因手機成為科技界難以顛覆的神話,也因手機從神壇上步步滑落。無論如何,蘋果始終是一個值得尊敬的科技公司,它在技術領域的貢獻幾乎惠及了全世界,但是人們也不能指望蘋果再出現一個“喬布斯”。
褪下硬殼,這也許是5G時代來臨前,蘋果的最后一聲“嘶吼”。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