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怎么一眼看透財務造假
你看過去那種老式的膠片的照片,右下角都是帶著年月日的;資產負債表,就是這么一個打著日期的照片,攝影大師羅伯特卡帕說,一張好照片的標準,就是五個字:決定性瞬間。資產負債表,就是這樣一個季度末,對財務信息進行拍照記錄的決定性瞬間。
可問題在于,就像拍大合影,照片拍好了大家就散了呀。財報也一樣,31號拍了片,記錄了你賬上確實有這么一筆錢,可是下月第一天,公司或者大股東,馬上把資金拿走了,這可就沒人知道了。然后到了下個季度末,它又重新東拼西湊,把錢給墊上了,看起來好像照片還是那張照片,上面還是那些信息,可是,一切都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那個瞬間的照片,是最美好的一面,但是卻不是最真實的一面,甚至這樣照片可能都是被P過的,直接對資金進行了財務粉飾甚至造假。照片很美,但是真實的經營中,當企業急需資金時,這錢是肯定付不出來的。
那么,對投資者來說,到底賬上的錢是真還是假?到底賬上真實存在多少錢呢?
有兩個辦法可以來判斷,第一個辦法,公司財報中都能夠看到利息收入的披露,利息收入/活期利率=平均資金,看看這個數字是否和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資金數字一致,如果相差太大,可能就有疑點;另一個辦法,可以用公司披露的貨幣資金*活期利率=利息收入,看看計算所得是否和財報匹配,如果利息收入遠遠小于計算結果,說明賬上根本沒有那么多真實的資金。
最后,我們想再來討論一下到底如何看待賬上的現金這個問題,到底多少錢算多,多少錢算少呢?
以三季度最新數據來看,上市公司作為整體,現金占總資產的比重在12%左右,一些大型公司,像蘋果、亞馬遜、臉書,包括我們自己的騰訊等,大概現金占比常年維持在5%-10%左右的低水平。這并不是說明公司差錢,恰恰說明,公司能夠更加合理的使用資本,把持有現金,換成了持有資產、持有技術、持有人才、持有專利等更加值得花錢的地方。
抱著資金本身,是一種巨大的浪費,優秀的公司CEO往往都患有嚴重的“恐錢癥”,不是害怕沒錢,而是害怕自己不能合理的使用資金。當賬上堆著大量的現金,它首先說明公司已經無法擴大產能,把生意做的更大,生產出更多對人有用的東西,其次,當已經不能擴張,卻還拿著錢不愿意給投資者分紅,說明沒有回報股東的意愿。當然,大家說現在巴菲特也抱了一大堆現金,這是個特殊的案例,因為BRK是一家投資公司,而我們今天重點說的是普通的制造業公司,第二,一家投資公司,對投資非常謹慎,反過來說明,它認為市場估值過高,盲目投資,會傷害投資者的長期回報,這恰恰是保護股東價值的行為。
總之,當你能夠確認,公司CEO是一個比自己厲害的資本配置的高手,你就放心把錢交給他吧,讓他來投資,應該比你自己拿著股息去投資更好。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財經365網”微信公眾號看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