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夏季達沃斯論壇6月27-29日在大連召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張濤在“全球經濟展望”分論壇上表示,展望未來世界經濟,需要采取謹慎樂觀的態度。
張濤表示,因為一些國家國內保護主義抬頭等不確定因素的存在,風險的確存在。此外,面對債務負擔的上升和利率的不斷攀升,都需要從更廣泛的角度來控制風險,需要用政策組合來應對這些危機。張濤認為,世界上最主要的風險就是金融風險,它也與部分金融行業自身有關。比如,歐洲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問題,以及在中國有越來越多資產負債表外的活動在金融市場進行。
去杠桿的過程是否會威脅到現有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及影響中國經濟?張濤對此表示:我們也密切關注著這個問題。在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類型。比如公共行業、私營行業,人們其實對這個問題很謹慎,試圖要取得一個平衡。要把那些壞債和過度的現象清除,尤其企業部門。另外還得確保有充足的支持來支持銀行或者說公司的重組。所以說要在這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談及中國銀行系統的風險問題,張濤表示,中國的銀行系統的負債表的確變得越來越大,在過去5-10年內確實積累了不少風險,一部分來源于中國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采取的措施,一部分與地方政府的融資工具有關。他表示,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方面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等,比如對債務進行限制,以及采取債轉股等措施,看起來有作用。
2030年的人們生活水平比當前是提高還是下降?張濤認為,2030年對中國來說是很長的時期了,自信到2030年生活會更好。他分析,生產力政策更加適合制訂出來并且執行的話么生產力的增長會回來的。無論是政策制訂者還是私營部門,有了這種很強的企業家精神的支持,都會促進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在金融危機之后,人們意識到我們必須要確保增長才能夠惠及到越來越多人。這樣的話人們才能夠更加廣泛的享受到知識,才能繼續往前走。
對于工業革命4.0的發展,張濤認為,之前有1.0、2.0、3.0,每一次人們都很恐懼,但是每一次人們最后都克服萬難,克服了很多危機,不用擔心。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 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