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局30日公布數據顯示,2017年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7%,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制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
九州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表示,之前4月制造業PMI數據較3月大幅下滑,引起了市場關于2017年下半年經濟可能快速下行的擔憂,此次6月制造業PMI的再次大幅回升,進一步證偽2017年下半年經濟走弱的判斷。同時,2017年上半年制造業均值51.5%,高于2016年全年1.2個百分點,較2016年PMI數據上臺階,反映出中國經濟的進一步走穩向好。
對于央行貨幣政策,鄧海清表示,我們不認為央行需要進一步緊縮,而是應當維持“不松不緊”。從歷史上看,當前中國貨幣市場利率水平已經達到歷史中樞水平,考慮到經濟增速和企業盈利能力已經較過去明顯下降,央行進一步提高利率中樞的必要性不足。與2013年相比,當時央行沒有監管措施推進去杠桿,而這一次則是銀監會“三三四”,央行MPA,監管去杠桿措施已經非常充分,進一步通過貨幣政策去杠桿反而可能導致對實體特別是民營經濟的擠出效應,因此貨幣政策維持“不松不緊”是最佳選擇。
另一方面,此次央行態度邊際變化開始于5月12日的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加強監管協調”,從歷史上看,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很少有一個季度都沒過完就又變調的情況下,因此“不松不緊”具有可持續性,預期央行在7月重新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是杞人憂天。
對于股票市場,股市長期“健康牛”,這一輪恢復性上漲開始于5月12日的“監管協調2.0”。受益于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至、經濟基本面的長期走好,6月制造業PMI數據的再次走好同樣能夠印證。同時,A股納入MSCI指數,將有利于中國資本市場接軌國際市場,對于中國股市治理和投資中長期的路徑依賴具有引導作用,進一步支撐中國股市長期健康牛的形成。
對于債券市場,“監管協調2.0”為下半年債券市場慢牛奠定基石,目前債市的核心變量并非經濟走勢,而是政策層的嚴監管政策和央行的貨幣政策流動性兩方面因素,“監管協調2.0”為債市提供支撐,但由于部分投資者對于經濟預期過度悲觀,存在修正的可能,以及央行不可能重回2015-2016年的明顯寬松時代,債券市場只能是慢牛而不會是瘋牛。
到此,小編要和廣大的投資者朋友們說再見啦,大家是不是很舍不得小編呢?不用傷心,不用難過,大家可以閱讀下面的幾篇文章,財經365的小編永遠會和大家在一起哈!!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 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