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的走勢和A股完全不同,明顯跟隨美股的步伐,美股已經是進入了慢牛的走勢。不得不說,自特朗普上臺后,美股就明顯走出了上升通道,盡管對特朗普有很多的質疑。
但是經濟層面確實表現不錯,比如4月美國新增非農就業人口21.1萬,超出預期的19萬,相比3月非農9.8萬更是大幅提升,而且美國4月失業率4.4%,超預期的4.6%,降至十年新低,不得不說經濟復蘇得不錯,不過時薪增速未達預期,這也就給六月加息留下了懸念。

除了美國因素外,法國總統大選終于塵埃落定,沒有出現“黑天鵝”,馬克宏順利贏得法國總統大選,這顯示出法國民眾依然是比較理智的,就像荷蘭人一樣,沒有選擇民粹勢力上臺,使得歐盟這個共同體依然得以維持。不過這只是第一步,后續還是要觀察馬克宏將會選誰當法國總理,更加值得關注的是法國6月進行的兩輪議會選舉,事關法國政府的組建及馬克宏能否順利推行其各項改革新政。
對于港股而言,在各種不確定性因素消除之后,后市有望不斷追隨美股走強。
不過,A股的走弱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上證綜指已經跌破了年線這個重要的關口,預計要考驗3000點大關,再不企穩,則會導致人氣的極度渙散,A股的極度疲弱對港股還是會產生拖累,主要是從兩個層面影響:
一是近期一行三會不斷推出各項監管措施,到目前為止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有擴大之勢,對港股的資金面特別是中資資金流入會有影響,比如當日的成交量就出現了明顯萎縮,不到700億。
二是經濟層面,港股上市公司絕大部分是在內地,一旦內地政策出現明顯的收緊,特別是房地產行業不斷的調控之后,經濟增速在二季度恐怕難以維持在6.7%的水平,勢必對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帶來負面的預期,從而對股價造成影響。
因此,A股如果還不盡快好轉,恐怕港股上行的高度也相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