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恒生指數突破25000關口,創出21個月新高,三個交易日累計升足539點。大型藍籌股發力向上,強勢反擊民間“五窮(Sell in May)”月預言。
10日恒指早盤高開42點,報24931點,不久快速沖破兩萬五關口;午后見全日最高位25164點,最多升275點,刷新21個月高位,不過隨后走勢轉弱,收報25015點,升126點或0.5%。國企指數升98點或1%,收報10227點。大市氣氛再度活躍,全日成交額較上一交易日大增三成至936.44億港元;全日“港股通”渠道南向資金錄得33億港元凈流入,為逾一個月來最高。
企業盈利回升推動上漲
“我一開始以為(第一季度技術指標出現超買后)第二季度市場會有所冷卻,但這幾天股市強勢得令人有點意外,成交量也開始回升。”星展唯高達中國及香港市場策略師李灝沄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來自公司基本面的盈利回升是推高市場的根本動力,不過四月以來公司基本面因素較為穩定,當前的漲幅或因美國國債及內地主權債孳息率上升使得資金轉向股市,從而帶來資金面的改善。
大型藍籌股10日強勁的漲幅可部分印證上述觀點。平安保險(02318.HK)創近一年半新高,收市升3.8%,為升幅最大藍籌,中國人壽(02628.HK)升2.1%,友邦保險(01299.HK)盤中觸及56港元的兩年高位,收漲0.45%;建設銀行(00939.HK)、工商銀行(01398.HK) 、中國銀行(03988.HK)均錄得超過1%升幅;長和(00001.HK)大漲升2.29%至100.7港元,為去年9月以來最高;騰訊控股(00700.HK)連日來多次刷新上市后最高價,午后高見255.4港元,惟收市倒跌0.2%。基建及工業股、IT科技股、零售等板塊同樣表現強勢。
李灝沄認為,雖然歷史數據看民間“Sell in May”的說法確實存在,不過這部分是因為很多大市值的公司會在五月除凈造成指數下跌,撇除這個因素的話,其實不用太擔心。 他表示,恒指整體企業盈利水平2017至2018年預計會每年增長約10%,這相對2015至2016年累計25%的跌幅是個很大的改變;相信全年來看,恒指仍有上升空間,若以12倍市盈率計,年底或升至26500點。
后市建議防守
不過,瑞信私人銀行大中華股票研究部主管謝琳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則認為,恒指短期可能已見頂,建議轉向防守型布局,尤其是高息率股。
她解釋稱,近三周股指上漲主要的動力來自一季度企業盈利的業績報告。現在恒指成份股中約50%的公司營收來自內地,盡管第一季度幾乎所有公司都給出了非常好的同比和環比利潤增長,但第一季度內地各項宏觀數據似乎已見頂,4月的數據增長開始放緩,這將會慢慢從企業盈利數據中體現出來,股價也會隨之回調。另外恒生指數的香港成份股方面主要是銀行和地產股,而這兩個板塊都是利息敏感型(6月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增加,這兩個板塊自然會受到向下壓力)。
外圍市場來看,當地時間5月9日,美股納斯達克指數連續第三天創出歷史新高,但道瓊斯工業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小幅回落。
蘋果公司市值突破8000億美元,問鼎全球最高市值的股票,也帶動瑞聲科技(02018.HK)、舜宇光學(02382.HK)及通達(00698.HK)等香港蘋果概念股繼續上漲。歐洲各主要股指也在近日錄得小幅上揚,因中間派馬克龍贏得法國總統大選舒緩了市場對政治不穩定因素的憂慮,而歐洲經濟也漸漸顯出上揚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