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股市表現良好,但港元匯率今年以來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截至北京時間5月11日18時,美元兌港元匯率已由2017年年初的7.75附近升至7.79。是否有較多資金從香港市場流出導致港匯持續下跌?目前來看,香港市場并不存在資本大幅外流的風險。
截至11日收盤,香港股市出現三連陽。當日恒生指數最高見25203點,再創21個月高位,隨后漲幅收窄,于25100點之上震蕩,最終收報25125.55點,漲幅為0.44%。
利差因素導致港幣下跌
在2017年第一個交易日(1月2日)美元兌港元達到7.7505后,港元匯率就開始持續震蕩走軟。對于港元匯率的持續下跌,業內人士表示,還是要歸結為利差的因素。盡管去年12月和今年3月美聯儲連續兩次加息之后香港金融管理局也都進行了“跟隨式加息”,但港幣市場拆借利率“不買賬”,成為壓制港元匯率持續走軟的推手。
數據資料顯示,上一次港元持續走貶是在2016年年初,當時香港地區和美元利率也出現了一次顯著背離。美聯儲在2015年12月加息25基點,LIBOR美元利率應聲上行,但香港金管局在緊跟美聯儲加息后,港幣同業拆借HIBOR利率卻幾無變化。專家分析稱,在美聯儲利率正常化的背景下,盡管香港實行聯系匯率制度,但自身的經濟基本面還不能充分支持香港金管局主動加息。
這兩年來,港元匯率曾經出現過三次較為持續的階段性下跌,分別是在2016年1月、2016年5月和2016年12月。其中,除2016年5月外,2016年1月和2016年12月的兩輪港元匯率下跌,整體與美聯儲的加息在時間窗口上高度吻合。
南下資金踴躍
香港金融管理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4月底的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4000億美元,較3月底的3955億美元環比增加1.14%。對于市場擔心的香港資本外流問題,專家分析稱,結合近幾個月內地官方外匯儲備和香港近期金融市場整體情況來看,并沒有出現明顯的異常資本流動情況。
最近香港股市的良好表現,則反映出在資金面上南下資金仍然比較活躍。數據顯示,從年初至今,港股通(滬)資金流入為約1046億元,港股通(深)流入為275億元。南下資金量仍然明顯高于北上。5月11日,滬港通南向流入25.57億元,深港通南向流入2.16億元,南向合計流入27.73億元,總成交額占大市成交額的9.38% 。
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表示,長遠看好中國市場,并重申對恒指的最樂觀預測為突破30000點。摩根士丹利主要認為,應該以長線的角度去看中國經濟,相信中國可以避免金融市場的震蕩,因政府有能力控制流動性及避免信貸周期逆轉。大摩預計內地資金將繼續南下至香港市場,估計未來12個月的南下資金將多達300億美元,其中100億美元為保險資金。
統計數據顯示,近期南向資金重點流入的板塊包括內資金融股、地產股、能源股等。在個股方面,匯豐控股、豐盛控股、中國神華、新華保險、中信銀行、中國移動的凈買入額均排在前列。此外,騰訊、美圖、周黑鴨等均為受關注度較高的股票。尤其是騰訊在最近兩周股價連續走強,目前市值已達2.41萬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