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香港恒生指數已累計上漲15.32%,而恒生國企指數與紅籌指數則分別累計上漲11.23%與9.95%。這意味著在香港股市整體上漲背景中,中資股已明顯跑輸香港本地股。
香港中資股表現偏弱
香港交易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香港主板市場上,截至2017年4月30日,H股及紅籌股的市值占港股總市值比例為40.3%,創2005年以來新低。其中,H股市值占比為21.23%,紅籌股的市值占比為19.08%,均較去年的占比有所下調。在創業板市場上,H股及紅籌股的市值占比為6.89%,雖然較2016年6.55%的數據有所上調,但同樣處于過去14年間的低點。
根據wind數據,近20日以來,香港恒生指數上漲5.33% ,但恒生國企指數僅上漲2.8%,恒生紅籌指數則下跌0.88%。若以2016年最后一個交易日作為參照,香港恒生指數至今累計上漲15.32%,恒生國企指數則上漲11.23%,恒生紅籌指數上漲9.95%。
香港南華金融研究部高級策略師岑智勇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資股跑輸恒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資對中資股的看法,主要是最近內地A股走勢比較疲弱,很多投資者就把國企指數和紅籌指數當作了A股的替代品。
另外也有觀點認為,投資者對香港本地股的公司基本面相對更熟悉,成長性也更加看好,使其產生了一定的流動性溢價。且這兩年人民幣資產被普遍看空,估值明顯承壓,而大部分港股中資公司收入是以人民幣計,匯率貶值帶來了盈利的惡化。兩重效應疊加,造成了香港中資股的偏弱格局。
投資信心將恢復
盡管目前中資股跑輸香港本地股,但對于后市情況,機構與專家仍然相對樂觀。光大證券研究指出,港股的低估值及高股息回報率,能夠繼續吸引國際資金流入,加上人民幣匯率持續企穩,國企業績增速見底回升,國際投資者對中資企業的投資信心逐步恢復,預期國指與恒指的估值差距將收窄。
摩根士丹利也發布報告稱,內地目前經濟改善情況較預期理想,房地產資金轉投A股市場及寬松的貨幣及財政環境,均利好離岸中資及港股市場。此前摩根士丹利已經將香港恒生指數及恒生國企指數預期同時上調,目標分別調高到30500及13000點。
岑智勇表示,最近很多資金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來到香港,積極買進中資股,讓國企指數與紅籌指數出現了很好的反彈,也支撐恒生指數向好。另外一方面美國科技股表現良好,拉動包括騰訊在內的權重股上漲,未來如果恒生指數能夠繼續企穩24600點,就能夠上望26000點。
中金公司也認為,港股市場后續走勢可以繼續看好。中金對恒生國企指數2017年的指數目標是11500點至12000點,且這一指數目標不排除繼續被上調的可能。
在投資策略方面,光大預期,中資金融股大漲后,資金料轉向其他落后中資板塊,包括能源、運輸、消費服務、食品飲料等。
摩根士丹利則特別看好股本回報率較高、杠桿比率較低及受惠于經濟結構性轉型的新經濟股,原材料股亦可得益于基建投資對商品的龐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