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香港就是個雙向市場,偏偏有人一心思漲。
習慣了A股的單邊上揚行情,對香港的雙向走勢反而有些不習慣,這其實也是滬港通和深港通內地參與者的誤區,畢竟參與滬港通和深港通的A股賬戶是很難做空港股的。
筆者前階段參與某券商的深圳研討會,據說臺下客戶大部分都是實盤做港股的,然后詢問有沒有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渠道做港股的內地投資者,結果是一個都沒有。說明什么?說明現階段的港股通渠道參與者,大部分其實都是內地的機構投資港股,其配置港股長期行為比較明顯;其次是內地散戶參與南下港股通渠道依舊熱度不高。
但是別忘記了,內地A股市場本來就是個散戶為主的市場,而市場上某些大散戶的資金量甚至超過部分機構,足以影響股價和部分股票走勢。在這樣一個流動性旺盛的市場中博弈慣了,如果到了香港這個流動性稀缺的市場,恐怕就會演變成魯莽與奸詐的對話了。核心是,香港的注冊制注定了不少大股東根本不和你玩二級市場的博弈差價,股權結構的復雜性,經常讓習慣了追漲殺跌的投機客落荒而逃,這也是為啥香港老說內地韭菜多的原因之一。
瑞聲科技開股東大會了,高管們要出來澄清沽空機構的邏輯。可是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沒有,當初瑞聲股價還在80.00元一線的時候,幾大外資投行一起發布看好報告,整個3-4月瑞聲的股價一路飆升突破100.00元,最高到116.50元才突然沽空,你不覺得太蹊蹺嗎?
所以,玩大買賣的外資其實是雙手都在操盤,股價漲上去賺錢,股價跌下來賺票,何樂而不為呢?至于那種慢吞吞漲上去的股票價格,留給研究價值的人慢慢思考吧。
再比如前幾天跟著沽空科網股一路下跌的通達集團,當各路好評都看好公司未來股價,看好下半年蘋果產業鏈有不錯的前景的時候,分析師也在根據公司的各項經營指標核定該股目標價,偏偏遇到老板家族大比例套現,董事行使購股權折讓66.92%。各項股本增加和套現消息疊加,又遇到科網股遭集體沽售,想必配售在2.80元接貨的人早就痛不欲生。這股價幾天砍掉30%跌下來了,該公司宣布要考慮場內回購了。家族企業在股價高位套現,低位回購,讓參與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唏噓不已。
資本市場的殘酷性在于不確定因素的突然爆發。而港股市場由于是注冊制機制,更是讓參與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在公司股權不固定的模糊環境里面折騰,沒有一定的專業技能還真是玩不轉。不單單只是沽空者玩轉資本的游戲,香港上市公司本身,某些大股東也參與不少絞殺散戶行動,香港出了名的“老千股”、當年的“向下炒”等等系列不是嗎?
前幾天“股壇長毛”David Webb說,50只港股不能買!其實已經很清楚,上市公司或者自然人股東之間的交叉持股,但是不觸及法律底線,實際已經變成潛在的一致行動人。
香港是個法制社會,這是全球公認的。可是誰也沒告訴你,香港法律有漏洞,不信你來玩幾天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