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香港市場做空雖然并不鮮見,但做空成功率較低,在以做多為主要盈利模式的資本市場,做空者必須小心謹慎地挑選做空對象,其盯上的對象一般市值在百億以下、有財務瑕疵漏洞、市場資金不看好的個股。港股市場不排斥做空者的原因正在于,其做空機制有利于清洗這些劣跡斑斑、業績利潤雙差的企業,維護市場整體的健康環境。
近期科網股出現沽空風暴,機構做空已經成為無數港股投資者的噩夢,兩個半月以來,包括通達集團(2.28 -0.44%)在內已經約有七家企業被做空,中國宏橋(7.05 +0.00%)、輝山乳業(0.42 +0.00%)、瑞聲科技(82.60 +0.00%)、科通芯城(7.80 +0.00%)……被做空機構圍獵后股價一瀉千里、踩踏頻發。
但從近幾個月來看,雖然做空手法上無明顯變化,仍然為專業做空機構事先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漏洞、關聯交易或企業高管不當行為等方面找把柄,通過預先賣空、再密集發布負面投資報告狙擊獲利,但從做空對象選擇和做空成功率來看,做空機制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掃雷。以瑞聲科技為例,與做空機構以往瞄準的“老弱病殘” ,瑞聲科技市值已過千億,并且是蘋果產業鏈公司。遭遇做空之際,各路券商紛紛站臺,包括瑞信報告、野村報告、交銀國際(2.70 -0.37%)報告等都給出買入評級,未曾料想瑞聲科技的股價卻接連遭遇重挫。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市場最近階段的沽空標的,損失慘重的不少皆是滬港通和深港通標的股,包括輝山乳業、瑞聲科技、豐盛控股(3.28 -0.30%)、中國宏橋等。“以往大部分的做空基本都無勝算,香港已經對做空也早已司空見慣,很難受恐懼感綁架,”上述私募機構負責人表示,“但是南下資金普遍不太適應香港做空機制,一旦報告現實做空的企業有重大問題,投資者很可能在尚未核查清楚的情況下,如驚弓之鳥急忙拋售,尤其是無很好的對沖工具的情況下,這種恐懼情緒更加強烈。”
清和泉策略分析師張澤堃指出,近期大量南下資金進入香港市場,對香港上市公司持股比例逐漸加大。這部分通過港股通進入香港市場的資金缺少做空權限,在機構發布做空報告后受市場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其應對策略單一,在這種情況下做空機構做空企業的成功率有所上升。
第三方數據顯示,內地資金在迅速南下,十年時間大陸投資者占港股外地投資者交易額占比已經由2005年的5.44%躍升為2015年21.89%。此外,2014年滬港通開通后,南向資金日均成交額占香港主板日均成交額的比例由開通前的1%不到,短短兩年已躍升到最高超過10%。
(原標題:大空頭猖獗 南下資金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