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致電隆成金融,詢問是否獲悉該公司遭證監會下令停牌卻有成交一事,但截至發稿,該公司暫未回應。
從技術上而言,執行停牌的是港交所,而非證監會,這其中是哪個環節出現了錯漏。同時,市場均關注這7宗交易是否有效。
對此,港交所回應稱,隆成金融周一接獲香港證監會的指令,只是港證監會“有意”暫停隆成買賣,并不是勒令實時停牌。隆成金融也未申請停牌。此后香港證監會于9時30分才要求港交所勒令股份停牌,所以今早交易不是錯盤,交易仍然有效。
面對港交所的回應,有投資者疑惑這是正常現象?專業人士則表示,這次事件反應兩個監管機構在溝通出現問題,雖然有關交易涉及金額雖然不多,但從香港作為國際金融機構來言,是要交代事件。
證監會發言人則表示,不評論有關個案。
成功交易者將幸運中彩?
據觀察,隆成金融過去7個交易日的日均成交量均在13萬左右,與今天量相同。但追蹤過去幾個交易日所成交的聯系券商席位,與今天的并未重疊,而且買入時段為集中在市前及開市后數秒內,與往常的分散時間交易情況不同。或許是有人發現漏洞提前掛單,也有可能是有投資者意外之舉。
那么這7宗交易成功對盤的雙方——出逃者和進場者,誰才是幸運一方?
據了解,1988年以嬰兒童車起步的隆成集團,在發展中不斷謀求轉型,公司現正從醫療產品(如助行工具及其他醫療設備)和兒童塑料玩具業務轉型至金融領域,2016年年初改名為隆成金融。
在改名之前,隆成集團先收購在香港成立炎昌證券投資有限公司,后將其改名貝格隆證券有限公司(貝格隆)。該公司持有聯交所交易權及從事第1類(證券交易)受規管活動之牌照,也為香港法例第163章放債人條例下之香港持牌放債人。此后,隆成金融順利開展金融業務,包括證券經紀、孖展融資、包銷及配售和放貸。
此外,在2016年底,隆成金融以貝格隆證券為平臺,與貴州茅臺、華康保險、第一上海金融集團、常山股份及珠海正邦倉儲物流,共六家股東在內地一同組建合營公司——廣東絲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絲路證券)。
絲路證券的第一大股東為貴州茅臺,有這樣強有力的股東背景,不僅有利于業務開展,還有利于向監管部門申請內地證券經營的全牌照。而隆成金融看中的就是合營公司的業務與隆成金融轉型金融業的目標很契合。
至此,隆成金融對金融業務的布局不難看出其轉型的決心,但是整體業績并未因此改善。
據隆成金融2016年報顯示,其實現收入為2.22億港元,同比增長25.5%;凈利潤為負2.46億港元(2015年溢利5.87億港元),實現由盈轉虧。每股基本虧損為21.04 港仙;不派息。
收入增長是貝格隆證券年內產生6010萬港元(占總收入27%)收入并較去年增加70.5%,成為新的增長動力,但是未能完全覆蓋虧損的,在競爭激烈的金融行業中,能否突圍,也是個未知數。
虧損主要由于取得其他虧損凈額1.88億港元所致,其他虧損主要包括:商譽減值虧損約1130萬港元;已付收購物業、廠房及設備按金的減值虧損 1.03億港;及年內持作買賣投資公平值變動的虧損7800萬港元。

此外,隆成金融從2014年9月以來,一直處于下跌通道中,成交低迷。麥光耀曾解釋“我們仍處于轉型過程中,投資人對公司發展也在觀察,所以股價低迷或許有這方面的原因,況且我們比較低調,很少做路演推銷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