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港股訊 債券通已啟動數周,但匯豐指出,債券通在稅務、交收及匯兌等方面仍存在問題,以致交投不算活躍。該行預料這些技術問題,最快亦需3至6個月才能解決。
未能貨銀兩訖 外資有疑慮
匯豐資本市場亞太區聯席主管陳紹宗表示,現時外資持有的境內債券,占總量不足2%,要達到10%的長遠目標,尚有難度。主要因為四大問題,包括稅務、交收、匯兌及信用評級。當中,海外投資者最關注交收問題,匯豐人民幣業務發展環球主管何嘉儀表示,部分境內債券未能做到貨銀兩訖,投資者要先交錢后收貨,不少外資對于如何保障投資者利益方面存有很大疑慮,故不敢全身投入這市場。
現時,上海清算所可對外資做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但該所主要負責企業債及金融債,外資最常買入的國債,由中債登負責結算,而中債登并未能做到貨銀兩訖。
預扣稅增值稅未厘清
投資者亦關注稅務問題,何嘉儀表示,內地債市的預扣稅及增值稅合共多達16%,但當局至今未厘清透過債券通買入境內債券,是否要繳交相關稅項或如何繳交,對外資進入中國市場形成障礙。匯兌方面,雖然內地當局容許14家境外銀行,在香港為債券通投資者進行在岸人民幣的匯兌及對沖,但部分銀行未準備好,不少投資者亦未就使用在岸或離岸人民幣的分配作出決定,以致暫時按兵不動。
至于信用評級問題,雖然現時國際評級機構尚未在中國境內開展獨資業務,但隨著中美雙方就此達成共識,陳紹宗相信很快能解決問題。但他表示,外國監管機構如盧森堡等,一般需要3至6個月時間去觀察新制度的運作,故暫時未放行旗下基金使用債券通。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