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場RQFII-ETF一直被視為外資機構投資者的風向標。近日,在港交所上市的最大RQFII債券ETF出現凈申購,或顯示外資對下半年債券市場較為樂觀。
據證券時報記者獲得數據顯示,全市場最大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債券ETF——南方東英中國五年期國債ETF昨日獲得1200萬人民幣的申購,顯示市場對人民幣在今年下半年的走勢相對樂觀。
“相較于此前較大規模的申購,近期的申購量或許并不突出。但是國債ETF產品不能對沖,在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也比較一般,因此1200萬這一級別的申購量代表著對市場實實在在的看好。”一位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人士說。
一般而言,RQFII-ETF的參與者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包括外資對沖基金、大型投行、券商、保險公司等,RQFII-ETF往往被這些機構用作借道香港投資內地資本市場的主要工具,因此能夠在相當程度上代表外資機構的市場態度。
整體來看,今年以來香港市場債券類ETF呈小幅上漲態勢。數據顯示,南方五年國債、易方達國債、南方東英短債等產品的收益率分別為1.869%、0.7157%、5.3213%。
南方東英公司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債券ETF被市場看好可能有幾個原因。第一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多月企穩回升;第二是下半年市場流動性穩中有松;第三是中國國債收益率吸引力大,且與其他資產相關性較低。“和其他評級近似的國家債券相比,中國政府債券收益率更有吸引力,中國主權信用質量更高:2016年,中國政府債收益率上漲10~40個基點,平均高出其他亞洲國家100個基點。中國政府債收益率比美國和英國政府債高出100~300基點,比日本和德國政府債收益率高出350~400基點。而且,中國在岸債券與其他資產的相關性較低,可以形成顯著的多樣化效益。”上述人士表示。
“去年底以來,國內債券市場持續調整,債券絕對收益價值逐漸凸顯。近期海外機構對我們在香港發行的RQFII債券類產品興趣濃厚,尤其是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波動平緩,吸引了不少外資的目光,機會可能正在孕育之中。”一家基金公司的副總裁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