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互認基金銷售數據出爐,香港基金和內地基金呈現較大分化。外管局最新數據顯示,香港基金7月申購資金流入8.15億元人民幣,贖回或分紅資金流出5.01億元人民幣,凈銷售3.14億元人民幣,較6月的凈銷售額9.29億元人民幣下滑了66%;內地基金7月在香港銷售8924.51萬元人民幣,贖回或分紅資金流出2775.18萬元人民幣,凈銷售6149.33萬元人民幣,創下內地基金在香港銷售的單月新高。
從去年11月底到今年3月底,香港基金連續5個月出現資金凈流出,今年4月底出現企穩,并首次出現年內單月凈流入6738萬元人民幣。5月銷售15.11億元人民幣,創下自互認基金開通以來單月銷售的次新高,僅次于2016年8月的39.51億元人民幣。6、7月份連續兩個月銷售下滑。
據了解,自互認基金開始銷售以來,恰逢港元、美元走強,香港基金在去年上半年格外受到追捧,但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亞洲美元債收益走弱,以及龍頭品種規模達到上限等原因,香港基金逐漸淡出普通投資者的視野。不過,今年以來港股持續走強,恒指屢創新高,3只股票類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在20%以上,摩根旗下1只產品今年以來的漲幅超過30%。
此外,內地基金銷售吸金能力逐步增強,5月創出5186萬元人民幣銷售額的次新高,6月銷售額下滑至2631萬人民幣,7月銷售額暴增至8924.51萬元人民幣。鑒于香港市場的容量,整體尚不能與內地的銷售情況相提并論,但內地基金銷售額的增長體現了香港投資者對內地市場的看好。
數據顯示,自2015年底香港內地互認基金開閘以來,已有50余只內地基金南下,北上的香港基金今年6月底擴容至8只。據證券投資基金募集申請行政許可受理及審核進度表顯示,11只北上互認基金正在審批中,其中,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東亞聯豐各2只,中銀香港、恒生投資、東方匯理資產(香港)、海通資管(香港)、摩根基金、匯豐投資、惠理基金各1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