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資本市場有很多小盤股一直擅長施展“財技”,但最近,香港交易所(00388.HK,下稱“港交所”)也開始嚴打此類事件,中國農產品(00149.HK)在7月曾向港交所遞交合股及供股的申請,但最終被港交所以損害股東利益為由拒絕,在不少市場人士看來此舉大快人心。

中國農產品合股供股失敗
中國農產品早前公布,擬進行股本重組,擬股份“五合一”后“一供七”,供股價0.45港元,較調整后的前收市價折讓約62.7%。并同時發行可換股票據,共集資14.03億港元至16.59億港元。
9月4日,中國農產品發布公告稱,已經收到港交所的決定信,港交所已決定根據上市規則第2A.06條不就供股及票據發行發出上市批準,原因是供股及票據發行不符合上市規則第2.03(5)條,如果進行,將損害中國農產品股東整體(尤其是任何不參與中國農產品股東的)利益,以及公平有序的市場中更廣泛的公眾利益。
港交所稱,供股聯通票據發行將具有攤薄影響及大幅攤薄不參與股東的利益,中國農產品不能證明大幅折讓及高攤薄的集資屬于合理,另一方面,中國農產品也不能證明中國農產品的董事已經盡力尋求最優的集資架構及條款,而建議集資及相關公司行動將造成大量的零碎股份,而零碎股份一般只能以市價折讓的價格及額外成本出售,股東整體并未受到充分保護。
中國農產品董事會稱,不認同港交所的決定及其理由,正考慮采取適當措施,可能包括申請復核決定信的裁決。
在7月27日,中國農產品宣布,建議已發行股本進行“5合1”,每5股每股面值0.01港元合并成1股0.05港元的,同時建議股本削減,中國農產品已發行股本中因股份合并而產生的零碎合并股份予以注銷,所有已發行合并股份的面值將由每股0.05港元減少至每股0.01港元,以及中國農產品已發行股本將減少每股已發行合并股份0.04港元。
另一方面,中國農產品建議,以認購價每股股份0.45港元的價格配發及發行23.22億至28.89億股股份,進而集資10.45億港元至13億港元。
當時,港交所上市科已經對中國農產品的建議給予了負面反饋,根據中國農產品提供的資料,上市科擔心不進行認購的少數股東權益被大幅攤薄,而執行人員也擔心這些交易將不利于少數股東及違背收購守則的一般原則。
9月5日,在投資者得知中國農產品配股失敗后,股價一度大漲,最高超過30%,最終收報0.147港元,漲幅達23.5%。
“向下炒”成韭菜收割機
過往,在香港股市中,有很多小盤股都會用“合股”、“供股”的形式來施展“財技”,讓散戶不得不承受虧損,尤其近年“向下炒”的情況非常普遍。
一名市場人士透露,香港市場的“向下炒”情況已經存在十幾年,比如有莊家已經向A公司以股價0.05港元取得股份,之后用相應的資金,把股價炒到0.5港元,之后這些莊家就可以賣掉股票,當股價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吸引散戶入市博反彈,假設這些投資者一直賣股票至0.1港元的水平,之后以不同的理由,讓A公司再以0.06港元的低價配售補回股份,這樣這些莊家以后還有機會向上炒高股價從中獲利。
如果股價跌得不能再低,只剩下0.01港元,股票就會進入碎股市場,實際上,港交所的交易系統不會為碎股進行自動對盤交易,不過系統內會設有特別買賣單位市場供碎股市場,而碎股市場因流通量少,股份價格也略低于完整買賣單位市場中同一股份的價格。
一般公司都會避免股票進入碎股市場,所以只能先合股,比如股份由25合1,每股股價就會從0.01港元調整到0.25港元,但所有股東持有的股份數目也會相應減少。但合股后,股東就可以以折讓形式供股,比如2供11,這樣的供股方式會導致碎股的出現,也會增加供股的成本,小股東不得不放棄供股,這樣莊家可以透過包銷的方式回購剩余股份,大股東也可以用供股所得的資金,做一些其他的收購。
上述市場人士稱,這種炒作手法確實可以讓很多莊家獲利,加上舉證困難,這種情況在香港非常常見。宏匯資產管理董事及投資策略總監林嘉麒稱,真正在合股和供股獲利的,就是背后的莊家和負責股票包銷的券商,盡管這些券商未必自己得益處,但一般來說,如果股價表現不理想,那么剩下的股價只能包銷商自己買下,不過如果配合莊家炒作,最后還是有機會獲利。“港交所此舉可謂大快人心,意味著目前監管環境開始變嚴格,對中小投資者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根據港交所《上市規則》13.36條,上市公司一般會通過股東周年大會要求股東向董事會作出一般性的授權,以獲得發行新股的權力,在一般情況下,公司在年度內可以增發不超過20%的股票,且配股價格不得較基準價格折讓20%以上。
林嘉麒稱,目前很多上市公司都開始濫用這種權力,很多細價股業績表現很差,在股票市場上無人問津,只能透過合股和供股這種方式來集資。如果供股時,很多投資者愿意接受供股,并且股價開始大漲的時候,很多莊家會想辦法讓股價下跌,誘導普通投資者賣出股票,到時再入手繼續炒;而如果供股時,很多投資者不愿意接受供股,那么普通投資者的權益只能被攤薄,而且攤薄比率不止20%。
其進一步表示,目前香港市場開始涌入很多內地投資者,加上很多上市公司做法變得猖狂,如果監管機構坐視不理,確實是損害所有投資者的利益,而中國農產品的合股供股被叫停的案例,也恰好給很多小公司敲響了警鐘,他預計未來這類公司合股供股被拒絕的情況會開始變得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