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圍市場方面,上周美股走勢逞強,三大指數均接連創出歷史新高。美國天氣的負面影響有所消散,地緣政治風險減弱,特朗普政府債務風波也漸漸平息,避險資金重拾信心,回流股市。內地A股過去一周則反復調整,前期強勢的周期、金融股面臨回調壓力。
港股市場上周先高后低,藍籌股方面走勢偏軟,中小型股表現則相對活躍。但是,北水資金上周繼續保持一定流入規模,明顯調整的中資銀行股板塊更見資金逢低買入,反映資金對后市并未失去信心。大市交投持續活躍,過去一周港股日均成交在900億港元以上,上周五單日重返千億港元水平。衍生市場方面,認股證上周成交有所放大,連續兩個交易日超過140億港元,牛熊證成交略有回落,不及50億港元日成交規模。
恒指牛熊證資金流方面,上周一至周四恒指牛證獲得約6680萬港元資金凈流入,反觀熊證則出現約2270萬港元凈流出資金,反映較多資金部署牛證反彈。街貨分布方面,截至上周四,牛證街貨集中在收回價27100點至27500點之間,相當約3710張期指合約;至于恒指熊證,街貨集中在收回價28100點至28600點之間,相當于約2870張期指合約。
行業資金流數據方面,期內平保的相關認購證獲得約2830萬港元資金凈流入;其次,美圖及港交所的相關認購證分別得到約1280萬港元及1200萬港元資金凈流入;另外,南方A50的相關認購證也獲得約1100萬港元資金凈流入;反觀,騰訊及吉利汽車的相關認購證分別有約1.01億港元及7900萬港元資金凈流出套現。
權證引伸波幅方面,指數權證引伸波幅普遍回落,以三個月貼價場外期權為例,恒指的引伸波幅下跌0.6個波幅點至14.5%,國企指數的引伸波幅下跌0.6個波幅點至17.6%;個股板塊方面,信息科技股騰訊的引伸波幅下跌約1.3個波幅點;國際銀行股匯豐的引伸波幅下跌0.4個波幅點;港交所的引伸波幅下跌0.3個波幅點。
投資權證的原意不外乎是放大回報或節省成本,要沖量權證所提供的杠桿效果,或者權證對正股變動的敏感度,參考權證的實際杠桿,可能比用對沖值更為容易理解。實際杠桿是反映當正股變動1%時權證的理論變幅,比如說,一只認購證的實際杠桿是10倍,當正股上升2%時,理論上權證將上升20% (2%×10)。當然,如買錯方向,正股下跌2%,權證價格便會跌20%。
實際杠桿高低因權證的條款而異,假設兩權證的行使價相同,但到期日不同,年期較短的那只權證,其實際杠桿會較高,較長期的那一只,實際杠桿會較低。權證的價格狀況也有關系,假設權證在同一時間到期,愈價外的實際杠桿便愈高,而愈價內的實際杠桿便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