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5日華爾街日報消息,外國央行在2016年減持美國國債后現在再次買入,今年最大的買家是中國。截至5月17日當周的最新數據顯示,外國央行今年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上升610億美元,至2.92萬億美元,為2016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作為美國國債持倉數量僅次于日本的國家,中國在2016年將美國國債持倉削減了1880億美元,但5月15日公布的最近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將美國國債持倉數量增加290億美元,至1.088萬億美元。
去年,外國央行通過美聯儲的托管賬戶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下降1400億美元,讓人擔憂外國央行是否將再掀一波美國國債拋售風潮。美國外交關系協會高級研究員Brad Setser稱,趨勢在不知不覺中發生改變;考慮到中國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中國拋售美國國債的壓力已緩解。
賣出美國國債是各國央行支持本幣的普遍做法。但今年,美元持續走軟已幫助各國貨幣企穩,降低了各央行賣出美國國債并使用所得款項干預匯市的需求。
相比德國、日本和英國國債,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仍然更為誘人。按13.9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計算,美國國債市場仍是全球最大債市,流動性也最高,對于尋找安全地點來存放其大量現金的各國央行而言頗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