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一直在努力復蘇中。IMF提出,全球經濟自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加速,這一勢頭一直在持續。
因此,不久前IMF將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2016年的3.1%上升至2017年的3.5%和2018年的3.6%,持續看好經濟增長形勢。
IMF首席經濟學家莫里斯·奧伯斯費爾德在“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發布后對媒體表示,IMF不只看到實際增長數據提高,也看到采購經理指數上漲,未來全球經濟表現可能會超過IMF預期。
布魯金斯學會和英國金融時報聯合編制的全球經濟復蘇追蹤指標亦表明,在世界經濟遭遇金融危機近10年后,全球復蘇終于變得普遍而穩固。近幾個月來,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都已明顯提速。
在IMF的預測中,發達經濟體增速將由2016年的1.7%升至2017年的2.0%,而經過這幾個月的觀察,上半年美歐日經濟確實實現了同步向好。
美聯儲公布的5月份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絕大多數美聯儲官員認為,美國就業增長穩定,居民收入和財富穩步增長,消費信心保持強勁。
美國勞工部5月發布的月度非農就業報告表明,4月美國的失業率降至4.4%,創10年來最低水平。所以,6月美聯儲加息落地,同時,美聯儲主席耶倫也 罕見地釋放了鷹派言論,并表示,在美國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會盡快縮表,并且今年下半年還有可能加息一次。
歐洲經濟復蘇漸強,從一季度的GDP數據看,歐盟經濟復蘇保持連貫性和普遍性。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當季歐盟GDP環比增長0.6%,同比增長2.1%。除希臘外,歐盟成員國均已連續三個季度保持經濟正增長。
今年2月和5月,歐盟委員會連續上調歐盟經濟增長預期。根據最新預期,2017年和2018年歐盟GDP均增長1.9%。
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表示,歐元區經濟成長為十年來最佳,復蘇氣勢既廣泛又穩健。
日本經濟指標表現良好。在日本央行4月舉行的政策會議上,日本央行發布了九年來最為樂觀的經濟評估,稱該國經濟已經轉向適度擴張。
目前,日本央行仍維持日本經濟溫和復蘇的判斷,但受制于海外經濟的影響,幅度有限。
根據黑田東彥近期的講話顯示,其認為現行收益率曲線處于適當位置,并將努力維持在當前水平。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日本經濟已實現連續5個季度增長,消費和出口均有所好轉。
IMF認為,2017年至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向好的主要支撐因素,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期加快。
IMF指出,今年一季度,中國、印度經濟分別增長6.9%和6.1%,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居于領先位置。自今年4月份以來,俄羅斯、印度、巴西制造業PMI均已處于50以上的擴張區間。
其中,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7%,相比5月上升了0.5個百分點,為年內次高。
另外,今年6月非制造業PMI為54.9%,高于5月0.4個百分點,連續上升了兩個月。制造業與非制造業景氣度均維持高位,業內對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信心普遍增強,中國經濟增長的底部已基本建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
此外,IMF預測,今年全年中國和印度經濟將分別增長6.7%和7.2%,增速繼續在主要經濟體中領先。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回穩提振,俄羅斯和巴西經濟將分別增長1.4%和0.2%,從而走出衰退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