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高盛力薦中國A股之后,花旗也加入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陣營,認為今年以來的市場開放措施將吸引更到海外投資者配置中國資產。
花旗預計,到2025年前,將有3萬億美元資本流入中國市場,屆時中國金融市場規模將匹敵美國市場。
花旗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在近日一份報告中表示,2017年是全球資產配置的分水嶺。中國對境外投資者放寬限制以及A股最終加入MSCI將提升中國資產的外資持有比例,并進而提升市場的廣度和深度。
劉利剛認為,在人民幣國際化途徑上,中國監管層已經將重心從開放資本項目轉向開放資本市場,例如滬港通、深港痛和債券通等和香港市場的互聯互通機制就代表了這種趨勢。
劉利剛表示,未來10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將全面重塑全球資產配置,到時機構投資者如果想要獲得超額回報率,將不得不參與到中國市場中。
花旗團隊預計:
中國未經通脹調整的名義GDP將于2025年達到28萬億美元,而其實美國GDP將達到26萬億美元,并且人民幣兌美元將從當前的6.8逐漸升值到5;
2025前,約有3.36萬億美元新增資本流入中國市場,其中約7790億美元流向債券市場,2000億美元流向股票市場,另有2.38萬億美元流向銀行類資產(通常為貸款);
根據歷史上金融市場規模和GDP關系來預測,花旗預計,到2025年,美國金融市場規模約為137萬億美元,與屆時的中國市場規模大致相當。
預計到2025年,中國債市規模將達到188萬億元,按未來的預期匯率換算,約和38萬億美元。中國股市規模到2025年將達到154萬億元。
目前中國市場的境外投資者參與度還很低,就拿A股來說,境外投資者比例大約是在1.4%左右的水平,而亞洲新興市場股市的境外投資者比例已達到29%。
高盛日前在一份報告中再次為A股搖旗吶喊,稱A股入摩,很可能使A股從“值得擁有(nice to have)”變成“必須擁有(have to have)”,使全球投資者重新思考他們未來的投資機會和資本配置。
高盛認為,中國A股和全球股市的相關性較低,意味著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平衡風險的方式;A股市盈率在國際市場中也處于相對較低水平;此外,中國A股的一些特定行業,能夠讓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的新經濟和巨大的消費者市場。(原標題:高盛唱罷花旗登場:2025年前將有超3萬億美元涌入中國市場)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