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顯示,二季度凈收入11.83億元,同比增長61%;凈利潤2.69億元,同比增長3%。而最為亮眼的數據之一是,促成借款額81億元,同比增長80%。
在多家網貸平臺宣布退出的“多事之秋”,宜人貸能維持各項關鍵數據的增長實屬不易。但其61%的凈收入增速以及3%的凈利潤增速卻引人注意。
畢竟,宜人貸的收入來自于其平臺收取的來自借款端的交易費及投資端的服務費,而其中借款端的交易費占其中的大部分,在借款撮合維持高增速的情況下,凈收入的增速卻顯得與其“脫節”。
凈收入增速為何不及借款撮合量增速
宜人貸在第二季度實現凈收入11.83億元,同比增長61%,環比增長16%。而2016年第三季度至今年一季度,宜人貸的凈收入同比增速為137%、102%以及84%——凈收入增速在不斷放緩。此外,凈利潤同比增長3%,環比減少了23%,其增速不及預期。
為何出現凈收入增速放緩以及“增收不增利”的狀況,宜人貸財務副總裁劉佳作出了解釋:
一是線上產品增速加快,他們的價格和利潤率比線下產品更低,所以線上撮合的交易量增長越快,可能會出現凈收入增速放慢。財報顯示,宜人貸二季度線上渠道借款業務同比增長129%。
二是線上產品收費結構不是一次性,如今線上推出了期繳產品,原來一次性收取的服務費每月收取。因此線上產品收入滯后,短期來講,線上產品的增速越快,短期利潤低。這也意味著,線上產品占比越高,更大比例的凈收入將會在未來被確認。
劉佳表示,“這種方式從短期來看,凈收入增速可能不及借款撮合量增速,但從長期來看,線上業務的成本會非常低,未來的財報也會很好看。”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季度凈利潤中包含了與特殊現金紅利相關的6000萬元預扣所得稅。剔除這6000萬稅金影響的經調整凈利潤為3.2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
首次分紅6億
根據相關規定,從國內派息到國外,需要上繳10%的股息稅,上文提到的6000萬元預扣所得稅正是分紅產生大量稅收。
照此估算,宜人貸本次派息大約在6億元,而當前宜人貸的短期可動自有資金達27億元,現金流依然充沛。
這也是宜人貸上市以來首次提出分紅方案:包括一次特殊現金紅利和今后每半年發放一次的普通紅利。特殊現金紅利:每個普通股發放5.0845元,折合每ADS發放10.169元。半年普通紅利:自2017年下半年起,每半年發放一次。紅利發放金額約為每半年稅后凈利潤的15%。
為何在這一時間節點選擇分紅?劉佳表示,“此前沒有分紅原因之一是,在企業初期需要投資的地方很多。但如果大量的現金趴在賬上也是一種損失。對我們而言,現在是一個比較合適進行分紅的時間點,同時,這也是對股東的責任。”
更改評分模型
此前,宜人貸極高的D類貸款占比在業內引發了很多討論。
在劉佳看來,以前市場上對其客群有誤解,認為宜人貸80%客戶在D類,這類客戶不好。但其實細看風險表現,這其實是非常優質的客群。
基于此,宜人貸推出了新的信用評分模型——宜人分,升級后的風險等級體系包括5個等級:等級I(790分以上)、等級II(750-790分)、等級III(720-750分)、等級IV(690-720分)和等級V(640-690分),并根據不同風險等級的預計和實際壞賬率,對借款申請人進行等級分類。
宜人貸CEO方以涵表示,“以前的評級壁壘分的太開,現在定價的區間有區隔力,包括額度的區隔力,都比以前更加的精準。” 按照最新的5個風險等級的標準,第二季度,從最高等級I到最低等級V,5個風險等級的借款量占比比較均衡,分別為5.8%、21.9%、23.2%、24.5%和24.6%。其對應的壞賬區間(預計逾期90天以上借款的凈壞賬率)如上表所示,壞賬最低在3%以內,最高則在13%以內。
除此之外,財報中還有一個細節值得關注。
宜人貸線上促成貸款的比重正在大幅增長,而由宜信普惠提供的線下貸款的占比逐步出現下降。在去年底,宜人貸線上促成貸款的比重為37%,而該季度這一比例已超過七成。
受益于線上渠道獲客效率的提高,宜人貸的獲客成本也在逐漸走低,在流量費愈發昂貴的網貸行業中顯得頗為亮眼。財報顯示,二季度銷售費用占當期促成借款總額的7.5%,2016年同期的7.8%有所下降。一季度的數字為6.8%,同樣低于2016年同期的7.4%。
不過,正如前文提到的,由于線上產品的整體貸款費率相比線下更低,平臺的凈收入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