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來這三個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我們一說它的子公司“學而思”你肯定是聽過的,對了就是這家公司——學而思這家公司是以奧數輔導起家,精于鉆研應試方法,近年完成了美股上市,創始人張邦鑫在上市后不久之后就超越新東方的俞老師,成為中國教育界的首富。
不過有意思的是,自從2016年年底,國內媒體突然開始對學而思瘋狂的口誅筆伐,說這家公司大搞饑餓營銷,開素質教育的倒車。可是,偏偏好未來啊,卻還是像一個因為負面炒作而紅起來的明星一樣,一飛沖天,股價那是從66元漲到138元,靜態估值一度超過一萬倍。
那咱們看看,這只股票是誰抬起來的呢?是不是咱們中國炒客呢?其實啊,不見得——我們不妨來看看投資這家公司的股東,排第一的投資者是瑞銀資產,持股9.91%,第二也非常有名,是摩根史丹利,9.08%,第三個是誰呢,Baillie Gifford,這是一家英國老牌的投資機構,以前曾經是阿里巴巴的主要投資人,這家人拿了好未來差不多8%,最后是著名的貝萊德集團5.31%,還有一家老虎環球的3.8%等等。我們悉數這前十大機構投資者,只有景林資產一個是中國本土的資產管理公司,持股比例是3.11%,其他的幾個都是洋人的機構,而且這還不包含大量的海外公募基金的持股。
新東方VS學而思
說起課程輔導教育,我們都會想到另外一個名字,鼎鼎有名,那就是新東方。過去的新東方在大家眼里就是俞老師和單詞紅寶書,但是現在支撐新東方業績的恰恰不是語言教育,而是低齡的K12教育。什么是低齡的K12教育呢,就是小學至高中的12年,這個是新東方成立10年之后逐漸培養起來的業務,但是現在占到營收的比例已經差不多一半,有55%左右。可是人學而思卻是特別精專,就是專心做K12業務,甚至市面上流傳著一個說法,說考不上學而思的才去學新東方。這個應該不屬實,但就是個玩笑。
今年第一個季度,兩家人的財報,咱們看一看,新東方的凈利潤同比增了44%,好未來的增幅到了112%。這看起來,似乎是高下立判。那么兩家人的經營模式究竟區分在哪呢?
新東方的管理模式有點像合伙人制度,地方校長的管理權利非常大,主管人事財務甚至是課程設置,他都可以。而且新東方的績效管理模式,最大的標準就是留存率這三個字。咱們知道錘子手機掌門人羅永浩先生以前是新東方老師,當時號稱新東方第一段子手,全國學生超過1萬個人。就是因為這個輝煌的成績,給新東方帶來了用段子來爭取留存率的文化。不過,K12教育低齡段真正決定留存率的其實是家長,孩子畢竟小,所以決定留存率的不是這些孩子們,所以相同的問題到了學而思這邊是怎么解決的呢?就是專注低齡加上家長旁聽模式,然后配合什么呢,工廠化的教師培訓讓大多數老師的教學質量保持在一個比較統一的水平上面。
我們還是用比較來說話,學而思的教育留存率,小學階段教育是最高的,接下來是初中,然后是才高中。而從學科上來講,留存率從高到低依次是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和化學。這個順序代表什么?越是低齡階段的課程,留存率越高。為什么低齡化留存率高?因為,低齡化能衍生出一套“饑餓營銷”的套路。而這個套路,恰恰是學而思如今做大的主要模式。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