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表示,隨著中國內地和亞洲四小龍人口的快速老齡化,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年輕的人口,印度勢在成為一個經濟超級大國。
德勤在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到2027年,亞洲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數量將從今天的3.65億增至5億以上;到2030年,其占全球該年齡段人口的比例將達到60%。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將繼日本和中國之后,攜其巨大的人口紅利,推動亞洲的第三次增長大潮。未來20年,印度的勞動人口料將從當前的8.85億增加到10.8億,并在此水平之上保持半個世紀的時間。
“未來10年,印度新增勞動力人口將占到整個亞洲勞動力增幅的一半以上,但這還不僅僅是一個勞動力數量增加的問題:相比當前的印度勞動力人口,這些新增勞動力將會受到更好的培訓而且教育程度更高,”德勤印度經濟學家Anis Chakravarty說。“與之相伴而來的,是經濟潛力的不斷上升,這要歸功于女性勞動力比例的增加,以及更強的勞動能力和對延長工作年限的興趣。由此帶來的企業增效結果非常巨大。”
德勤說,雖然即將到來的“印度盛年”期會持續數十年,但是勢在崛起的亞洲經濟體不止印度一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也擁有相對年輕的人口,表明他們也將經歷類似的快速增長。不過印度的崛起也并非鐵定:如果沒有正確的框架推動并維持增長,那么新增勞動力人口便會大量失業,由此成為社會動蕩的溫床。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金燦榮此前做客“觀天下講壇”時表示,人口多不一定就是好事,對于一個現代國家來講,立身資本是現代制造業,現代制造業是由你的工業人口決定的,不是人口決定的。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日本本島就6000萬人,咱們這邊是5億,人口對比8:1,但是我們打不贏它。印度有一大挑戰,就是讓其新興人口適合現代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