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美股公司正以創紀錄的速度大買庫藏股,每日回購股票的金額已經超過50億美元。投資人認為,這是高層對公司充滿信心的表現,但真的是如此嗎?
根據TrimTabs Investment Research的監管文件分析,美股企業高層今年5月份持有股票減少84億美元,6月份減少92億美元,這連續兩個月的內部人士賣股金額,為1年來最高。公司高層似乎正在以另一種方式處理自己的個人持股,即是「賣股套現」。
Cumberland Advisors 執行長John Mousseau 形容,他們在前面把股票買回來,卻在后門賣掉。這就像在電視上大聲說喜歡那些股票,卻選擇賣掉他們。
據TrimTabs數據,在共和黨減稅和經濟表現突出的推動下,企業高層今年第2季批準了4366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足足原本紀錄的2倍。過去紀錄是今年第1季所創,回購金額2421億美元。
單單蘋果( AAPL-US )上季就宣布要回購1000億美元股票,大型銀行也加入實施庫藏股,富國銀行( WFC-US ),摩根大通( JPM-US )和美國銀行( BAC-US )均表示,會買回至少200億美元的自家股票。
公司實施庫藏股可能對股東有利,至少短期股價有望因此沖高。公司高層往往是大股東,回購股票更能讓他們獲利。TrimTabs 流動性研究主管David Santschi 表示,高層把這當成提款機,幫助自己受益。
另一方面,近期情況顯示,創紀錄的回購金額并未提升股價,讓小股東受惠。數據顯示,今年標普500指數中約有350家公司宣布回購股票,但其中57%的公司實際上表現不及整體指數。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專員Robert Jackson Jr. 辦公室的分析,在企業實施庫藏股時,高層賣股的速度就立刻加快。他們發現,在2017 年和2018 年初,在公司公告回購股票后,內部人士售股的比例就增加一倍以上。
Jackson 在6 月的演講中說:「就在公司對外聲稱股價『委曲』之時,大多數高層卻認為這是賣股的良機。」要想了解更多相關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5美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