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據悉,騰訊公司、阿里和華人文化基金正在與WPP展開談判,討論聯手購入WPP集團中國業務部門20%股份,目前市場對WPP中國業務的估值在20-25億美元之間,不過談判還處于初級階段。
據稱如果WPP與騰訊、阿里達成交易,WPP將把在中國業務運營注入到一個新的控股公司。阿里、騰訊則能借助WPP的渠道,進一步強化傳統廣告營銷服務和數字技術部門的融合,互聯網公司的強大數據分析能力將進一步顛覆傳統的廣告傳播媒介模式。
傳統廣告業務憂患不斷
傳媒巨頭WPP集團總部位于倫敦,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傳媒集團,旗下擁有一系列大型的廣告傳媒公司,包括奧美、智威湯遜、傳立等60多個子公司。近年來,WPP集團風波不斷,不僅最近一年的業績下滑,今年4月,創始人Martin Sorrell還離職辭去了CEO職位。
3月初公布的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WPP集團收入為152億英鎊,對比前一年下滑0.9%,業績也是2009年經濟大衰退以來的最差表現。同時,分析稱由于今年以來公司業績表現平平,WPP預計2018年營收將持平,出現零增長。
WWP曾表示,消費品公司的廣告收入占公司總營收的三分之一,但這方面的收入正在下滑。過去一年里,WPP丟掉的大客戶包括百威英博、獅門影業、化妝品公司Coty、肯德基、美泰、美國運通等等。
包括聯合利華、寶潔等消費品公司的傳統廣告費用都有所削減,以WPP的最大客戶之一聯合利華為例,其在去年表示,最多可能削減30%的傳統廣告支出費用,合作的廣告機構數量也可能從3000家降至1500家。
廣告與大數據相融合
互聯網公司巨大的流量和數據,加上WPP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傳播集團,傳統營銷服務和數字科技行業將進一步融合。
有評論稱,騰訊和阿里收購WPP集團中國業務的股權受到廣泛關注,是因為兩家互聯網公司和傳統廣告公司過去一直是最激烈的競爭對手,以谷歌和Facebook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已在全球范圍威脅到傳統廣告公司的商業模式。
數據顯示,2017年Google在廣告業務收入達到794億美元,Facebook的廣告營收達到337億美元,兩家公司相當于全球廣告客戶在數字廣告上總支出的46.4%。在中國市場,騰訊、阿里則分別依靠微信、支付寶等應用瓜分了數字廣告媒體市場。
市場普遍認為,阿里巴巴集團此次入股 WPP與入股分眾傳媒的原因類似,也是為了拓展其營銷渠道,為其新零售戰略導入更多流量。具體而言,阿里擁有海量大數據,在數字營銷領域占絕對優勢,而分眾、WPP 擅長線下營銷。雙方合作將推進全渠道的精準化營銷,讓廣告更直接迅速的觸達消費者,為電商平臺導入流量并轉化為銷量。
東方證券認為,阿里之前流量池以線上及效果廣告為主,隨著阿里的客戶越來越品牌化,阿里需要展示類廣告的媒介加入,有望圍繞技術發展和智能營銷進行更多的探索,通過線上線下數據打通與聯動的方式盡可能提升雙方廣告轉化率,更好服務平臺上的商家。
媒體報道稱,騰訊收購 WPP的股份則可能是為了豐富其廣告生態。積極擴展廣告業務,比如微信朋友圈廣告,小程序和信息流廣告等,可以幫助騰訊降低游戲的收入占比,另一方面也對其未來可能布局的電商業務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