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五,美國媒體也看不下去了。
《華盛頓郵報》就發表文章,批評美國這樣下手既錯誤且愚蠢,部分段落如下:
也許依據美國法律,這起針對華為及其高管的訴訟是合法的,但卻是一個可怕的政治錯誤。如果美國想應對中國的崛起以及美國在國際體系中的作用發生變化的事實,那么這就是一個蠢得不能再蠢的策略。即便美國所聲稱的一切都正確,針對華為的調查也是荒謬的越權做法,它基于美國可以決定外國競爭者如何開展業務這個論斷。更重要的是,現在全球供應鏈緊密相連,涉及多個國家和眾多公司。例如,三星是伊朗重要的手機供應商,而瑞典愛立信甚至一直在制裁期間向伊朗出售設備。這些公司也許在出售給這些受制裁國家的產品中不使用美國零部件方面做得更好,但由于全球零部件來源的復雜性,伊朗完全不使用美國知識產權是不太可能的。然而,美國檢察官并未試圖限制這些科技巨頭的業務,也未積極調查每個零部件的來源……一切也就很清楚了。因為司法資源有限,案件調查總有取舍,為什么總是華為?其他國家通訊企業就一定清白?司法協助程序繁瑣,加拿大就怎么配合那么雷厲風行?用人民日報評論的話說:采用種種不正當手段打壓中國公司華為的做法,暴露了一些人見不得人的陰暗心理。
最后,簡單總結一下:
第一,加拿大完全是為虎作倀,自甘淪為打手,且對中國公民極大的羞辱和人格的不尊重。如果這種行為得不到糾正,以后中國人是不是都可能因為莫須有罪名,哪怕沒有觸犯加拿大法律,路過加拿大被無理拘押?所以,難怪新華社評論斥責:加拿大的做法開了一個危險的先例。
第二,作為一家世界性企業,華為高管在全世界飛的不是少數,但這次偏偏盯上了孟晚舟,難道僅僅因為她的身份是華為的CFO,或者是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對華為等中國企業的打壓,真是無所不用之極。
第三,從白宮官員出面否認特朗普知情,更可見這一事件的極端敏感性。全球股市連續大跌,更可見這一拘押對金融市場的沖擊。至于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情況,用一些朋友的話說,也不排除某些勢力,故意挑起這個事端,不希望中美停戰。
第四,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與伊朗有業務往來的外國企業有很多。但如美國媒體所言,美方不查三星、愛立信等西方企業,卻集中司法資源,將矛頭對準華為,真是一個荒謬的越權做法。
當然,對華為來說,當前無疑是艱難時刻。但這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創新的潛力,正是持續不斷的創新,華為站到了5G的最前列,讓西方感受到了壓力。這更讓人看到了西方某些勢力的虛偽,這不是法律問題,更不是公平競爭,而是競爭不過,開始下三濫扔石灰粉了。
想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