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濃縮人生”。這句話不是舶來品,而是只具有短短十幾年發展歷史的期貨業同仁創造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投資格言。
進入金融投資這個行業,轉眼已經過了十幾年了。朋友圈子里,一夜暴富、突然崩潰等沉沉浮浮的事例經歷或見識得太多了。當年一些行為瘋狂的同行,有的躲債而遠遁他方,有的深陷牢獄,更多的可能是轉換行業、不知下落了。現在還經常保持聯絡的,大多是舉止行為比較穩健的人,生存得還不錯。到了接近四十而不惑這個年紀,對如何能掙大錢、掙快錢已經不再感興趣了,關注的是尋求一條能夠在市場中長期穩定地生存下去的方法。不比誰掙得多,要比誰活得長。在這個市場中能夠長期堅持下來的,最終必會取得好的結果。
期貨交易是個高杠桿的交易行為。股票交易,三個跌停板最多只會賠掉本金的30%,而期貨交易,三個漲停板或三個跌停板,都有可能讓期貨投資者賠掉全部本金。在期貨市場上,大家做了很多次交易,絕大多數都至少有一次是賺錢的,但絕大多數都很難保持穩定贏利。根據芝加哥期貨市場一份十多年前的研究報告,95%的期貨帳戶會在六個月內結束。
期貨市場被稱作一個人生放大器。一個人的所有美德和缺陷,會在期貨市場中得到十倍以上的放大。她會讓一個具有良好美德的人,在一生中賺到平常要干幾十輩子的錢。同時,也可以讓一個具有品德缺陷的人,在極短的時間內,賠掉其一輩子的財產。
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理論,在期貨市場上體現得最為強烈。據我觀察,所有最后能活下來的人,品德、修養都有值得人們稱道的地方,而活不下來的人,都帶有各種行為或心理的陰暗成分。
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什么交易方法能夠保持穩定長期的回報呢?
在我所學的系統工程專業諸多繁雜課程中,有一門課程我認為是最具有思想性、最影響我一生的,那就是:計算機模擬與仿真。它通過對各種行為活動進行理解和抽象,總結對該行為的抽象描述形式,稱為數學模型。對這種數學模型,用計算機進行推演,以分析研究未來可能的發展情況。目前在氣象預報、生態研究、交通管理、戰爭對抗等復雜領域的研究中,大多數使用這種分析方法。
我們可以根據每個人的交易思想,對其策略抽象出數學描述,再運用實際或虛擬數據,用計算機進行交易模擬,就可以判斷其優劣。
拉瑞·威廉姆斯在其《短線交易秘訣》一書中,引用比爾·米汗的話:“交易獲利主要有兩種方式:持有小倉位抓到大波段漲幅,或者持有大倉位賺取小差價”。這兩種策略,對應于目前期貨交易實際中運用的“小倉位做波段”和“大倉位炒單”兩種方式。這是兩種被實踐驗證可用的交易策略。當然,如果能夠做到大倉位波段操作,那將是極其驚人的回報。但可惜的是,上帝不喜歡這樣,而總是有貪婪的人類卻試圖這樣。
我們在對交易策略的仿真研究中,發現了許多極有價值的操作策略,能夠在低風險的情況下,操作大額資金達到50%至100%以上的年回報。
我們通過這些方法,對一些原來有缺陷的交易策略進行了改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有幾個好友,基本面分析非常準確,但長期績效卻極不穩定,經常大賠大賺一無所得。經研究發現,單量太大是最根本的問題。將單量減小到原來的1/3時,他的交易策略反而能夠帶來非常優秀的回報。
這個學科能夠產生極為深邃的思想。在大多數復雜環境下,我能比別人看得遠、看得準,就是源自于思想方法的真正科學性。計算機模擬與仿真的方法,才是描述現實世界的真正數學工具,而我們通常所用的方程函數等數學工具,確實太過簡單和初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