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理機構來看,截至3月31日,公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9.3萬億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16.36萬億元,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8.77萬億元,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約2980億元,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規模8.75萬億元。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3.47萬億元,相比2016年年底51.79萬億元的總規模,增加了1.68萬億元。
對比中基協之前發布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產管理業務2016年四季度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和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規模均有所增長,只有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專戶業務規模出現下滑。其中,證券公司資管業務規模增長(絕對數量)最多,一季度末較去年年底增加1.19萬億元,增速為6.77%。緊隨其后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規模一季度末較去年年底增加8600億元,增速為10.9%。公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一季度末較去年年底僅增加1400億元,增速僅1.53%。
與上述資管機構相比,期貨公司資管業務規模增長數量相對較少,較去年年底增加188億元,增速為6.73%。和2016年全年增長1747億元的規模比起來,今年一季度期貨公司資管規模增長明顯放緩。
更重要的是,期貨公司資管還面臨著人才匱乏這一大難題。“雖然期貨公司都想大力發展自主管理業務,但缺乏優秀資管人才,而且不少公司的資管人才相繼‘出走’。”屈曉寧表示,在多重不利因素下,今年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很難像去年一樣飛速發展。
對于今年一季度期貨公司資管規模增長放緩,國都期貨經紀業務總部副總經理屈曉寧認為,這與期貨公司資管去通道業務有一定關系。“其實自去年資管新規出臺以來,期貨公司資管中占比較大的通道業務發展就受到了限制。今年資管‘去通道’還在繼續,大多數期貨公司都在降低資管通道業務比重,去通道業務使期貨公司資管業務增長放緩。”屈曉寧說。
“另外,去年結構化資管產品監管加強之后,期貨公司發售結構化資管產品的數量大幅減少。此前存續的結構化產品今年陸續到期后,很少有公司再發此類產品。”屈曉寧說,此外,當前期貨類資管產品的市場認可度還不是很高,結構化產品發展受限后,資金方的購買意愿也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