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臨儲玉米拍賣已持續三周,雖然次數由一周三次縮減為一周兩次,但拍賣成交率一如既往地“火熱”,特別是第三周在投放量增加的情況下,成交率達到89.02%,較第二周的85.41%有所提高,最高溢價超過200元/噸,并一度帶動南北港口玉米價格普遍補漲,南方港口玉米價格一度站上1870元/噸高位。
同時,國家定價暫無出現此前傳聞的“調整底價”,只是今年國家底價制定更趨于細化:內蒙古三等玉米拍賣底價分內蒙古南部(1350元/噸)和內蒙古北部(1250元/噸),充分考慮地理位置的差異。
目前,臨儲玉米拍賣次數由一周三次縮減為一周兩次,且5月5日以來單周玉米投放量分別為:第一周250萬噸,第二周380萬噸,第三周增至500萬噸。不過,由于東北主產區農戶手中新糧逐步消耗殆盡,華北部分余糧又存在毒素水平偏高的問題,臨儲玉米拍賣熱潮依舊不退。
從拍賣結果來看,5月18日國家分貸分還臨儲玉米投放量400萬噸,總成交率89.02%。黑龍江成交均價1353元/噸,吉林成交均價1467元/噸,內蒙古成交均價1391元/噸,遼寧成交均價1536元/噸,較上周溢價再次上升30元/噸左右。
此外,拍賣期間,南北港口玉米現貨價格繼續堅挺向上,尤其是南方港口在到貨量萎縮以及拍賣火爆消息的支持下,散船二級玉米報價一度高達1870元/噸,已高出此前市場預測第一目標位70元/噸之多。同時,截至目前,遼寧錦州港(4.16 -1.19%,買入)15%水分以內、霉變2%以內的新玉米理論平艙價1710~1730元/噸,較上周上漲40元/噸左右;鲅魚圈港理論平艙價1700~1720元/噸,比上周上漲20元/噸。目前北方港口玉米發運至廣東港口理論成本1800~1820元/噸,南北貿易利潤為10~20元/噸,扭轉了3月下旬以來的虧損局面。
作為目前臨儲玉米拍賣的重頭戲,2013年分貸分還玉米(主要集中在東北)拍賣出現明顯區域分化。其中,吉林省和遼寧省成交率高達100%。結果顯示,本次臨儲拍賣投放量增加并未打消企業及貿易商的參拍熱情,成交價格持續提振市場心態。三省一區成交均價較上周有所提高,但黑龍江已連續兩周拍賣成交率低于80%。
更值得一提的是,從不同等級玉米成交價格來看,三等與四等、二等與三等糧源最高成交價之間價差每噸高達100元甚至200元之多,未來品質間分化跡象明顯。5月19日我國東北超期存儲玉米首次定向銷售拉開序幕,首次投放2011年黑龍江玉米0.67萬噸、2012年吉林玉米0.73萬噸和黑龍江玉米87萬噸。
綜合分析,當前我國臨儲玉米拍賣牽動著整個玉米市場的敏感神經。盡管目前國內大部分規模飼料企業均以消耗前期庫存為主,高溢價令其市場參與度有限,但連續三周高成交率似乎開始讓買家心態動搖。同時,從拍賣底價推算,夏季以前國內玉米價格底部區間可見,但眼下的高成交率和高溢價何時會迎來市場的“反擊”,是大多數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何況6月份進口谷物持續到貨,我國新季小麥若品質欠佳,也有可能低價替代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