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雞蛋價格不斷下滑,雞蛋養殖戶面臨寒冬。據記者了解,對于養殖戶而言,此前積壓的雞蛋近期面臨較大銷售壓力;而新生產的雞蛋價格在庫存雞蛋的沖擊下也難以抬頭,養雞場的生產經營條件比較嚴峻。
“目前雞蛋養殖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持續虧損。春節后,養殖企業已持續虧損超4個月,今年禽流感使部分地區活禽市場關閉,養殖戶即使虧損也無法淘汰老雞,只能繼續飼養,造成供應階段性寬松,加劇現貨市場的悲觀預期。”劉佳偉介紹。
業內人士還指出,由于目前蛋雞養殖的綜合成本價約為2.7-2.8元/斤,每賣一斤雞蛋就要虧將近1元。今年春節過后現貨一直下跌,部分養殖戶甚至預計可能要虧到7月中旬。如果養殖業仍維持現有的虧損狀態,部分養殖戶可能會被提前淘汰。
面對陣痛,養殖戶只能等待嗎?并非如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養殖戶可以主動作為,適當加快淘汰一些雞齡較大的老雞,盡可能減少損失。
除了主動去產能,對于養殖戶而言,利用雞蛋期貨避險是一大“法寶”。2013年11月,大商所成功上市國內第一個畜牧生鮮品種期貨——雞蛋期貨,至今運行平穩。王成強就指出,在不利的養殖生產周期中,除了要合理搞好養殖外,有條件的企業和養殖戶還可以積極參與期貨等衍生品市場,以對沖現貨下跌主動管理養殖風險,從而達到減虧的目的。
業內人士指出,在這波蛋價下跌行情中,湖北浠水受的創傷比其他產地要小得多,正是因為一些企業涉足期貨。湖北家和美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閆鐵山表示,雞蛋期貨上市后,他們在2015年9月做了第一單雞蛋價格保險,對現貨養殖補貼效果明顯。今年3月以來,通過期貨市場運作,家和美公司減少損失100余萬元。
場外期權也是一大利器。2016年11月,在大商所的支持和引導下,海通期貨推出了一個對蛋雞養殖利潤進行風險管理的期權產品,利用豆粕、玉米、雞蛋期貨組合構建了養殖利潤看跌期權,共計發行700噸,在當前雞蛋價格不斷下跌、養殖戶虧損嚴重的背景下,補貼農戶養殖利潤28萬元。
據劉佳偉介紹,目前養殖戶參與雞蛋“保險+期貨”的積極性較高,規模化養殖場交割意愿增強,雞蛋期貨等金融工具幫助養殖戶大幅減少虧損。通過這一模式,雞蛋養殖企業在保險公司投保,購買雞蛋價格下跌的保險以保障其收入,保險公司再在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處購買場外期權進行風險再分散,而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再在期貨市場中將自身承接的風險消化,從而形成一個有效的風險分散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