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网站在线导航,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国产高清精品二区三区,免费AV网站在线观,国产福利视频100大全,欧美激情四射黄色,看电影来国产精品黑夜视频,成年人黄色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您的位置:全球 / 美股 / 港股 / 外匯 期貨 / 黃金 > 2017年:大西洋颶風“異常活躍”

2017年:大西洋颶風“異常活躍”

2017-06-10 11:04? 來源:中財網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約需要 分鐘的時間

來源:中財網

  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通報,2017年墨西哥灣十年最強颶風季將至,這對于墨西哥灣海岸的石油鉆井商和煉油廠而言,將是一個的威脅。


  據Oilprice報道,NOAA將今年颶風異常活躍的概率設置為45%,而正常或低于正常活躍程度的概率分別為35%和20%。NOAA表示,今年風暴季(6月1日至11月30日)出現11-17個命名風暴(時速達到39英里或以上)的可能性高達70%,其中5-9個可能加強為颶風(時速74英里或以上),2-4個可能演變成強烈颶風(時速111英里或以上)。而一般情況下,6-11月颶風季通常只有12個命名風暴,所以17個風暴將使2017年颶風季的風險大大提升。


  風暴可能會以多種方式中斷墨西哥灣的原油供應,例如推遲新井的鉆探、正在生產的油井可能因為擔心受破壞而關閉、在岸設施可能受損或關閉,從而無法接收海上產量。EIA數據顯示,每天經墨西哥灣進入美國的原油占進口量的57%,占美國國內海上原油產量的近20%。有統計顯示,墨西哥灣地區的一個命名風暴平均會導致月環比產量損失16.9萬桶/日,相當于產量的10%至12%。對于大部分風暴,生產會在次月恢復,但如果風暴在墨西哥灣海岸造成了嚴重破壞,對石油生產的影響會深遠得多,例如2005年的Katrina和Rita以及2008年的Ike。


  本文主要以2005年和2008年颶風季(美國史上最強的兩個颶風季)為例,重點解析五大風暴(Katrina、Rita、Wilma、Gustav和Ike)對美國墨西哥灣海岸石油生產以及石油市場產生的影響。


  對產能的影響


  2005年8月25日颶風Katrina襲擊墨西哥灣,當時該地區聯邦海域的石油產量為150萬桶/日,颶風過境一個月后當地還有超過50%(80萬桶/日)的產能未恢復。隨后Rita接踵而至,石油生產徹底癱瘓一周,之后部分生產恢復,但恢復速度極慢。Rita登陸七周后,仍有大約52%的產量未恢復。2008年Gustav颶風襲擊前,墨西哥灣的平均產量為130萬桶/日。Gustav颶風登陸前,海上石油生產完全停止,七周后仍有近三分之一產能(超過40萬桶/日)未恢復。


  石油鉆井平臺和管道破壞是2005年和2008年颶風季后難以復產的主要原因。直到2009年初,Gustav和Ike造成的管道破壞仍需要評估。


  在2005年和2008年,墨西哥灣有大量煉廠因為颶風引發的洪水、大風和停電而被關閉。為安全起見,2005年8月30日Katrina襲擊前,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有11間煉廠被關,合計加工產能250萬桶/日。Rita登陸前,各地再有16座煉廠被關,合計加工產能400萬桶/日,由于受到嚴重破壞加上洪水泛濫,其中超過200萬桶/日產能在Rita登陸兩周后依然無法恢復,四周后仍有大約100萬桶/日無法恢復。此外,很多煉廠在風暴登陸的數周內開工率都很低。


  2008年Gustav和Ike對墨西哥灣煉廠的影響不及2005年。Gustav期間共14座煉廠被關,加工產能共270萬桶/日,主要出于預防而關閉,10天后全部恢復正常生產。Ike期間則關閉了近400萬桶/日的煉廠產能,三周后只有2間未復產。


  對原油進口的影響

  

  颶風和熱帶風暴每年都會擾亂通過墨西哥灣海岸進入美國的原油,其中9月通常是進口量最低的月份。就2005年來看,除9月和10月外,所有月份的進口量都高于五年平均。2005年9月進入墨西哥灣的原油進口量從前一個月的640萬桶/日降低至490萬桶/日,10月回升至550萬桶/日。


  相比之下,2008年所有月份的進口量都低于前四年的平均水平。2008年8月和9月的進口量從610萬桶/日下降至440萬桶/日,這170萬桶/日的降幅比2005年的降幅大。


  對油價的影響

  

  在2005年和2008年颶風季,油價的反應各有不同。2005年,煉廠、管道和港口關閉導致的供應中斷,令石油產品價格飛升。在Katrina襲擊的一周前,WTI油價在65美元/桶,墨西哥灣汽油現貨批發價格為75美元/桶,柴油現貨價格為76美元/桶。Katrina和Rita期間WTI原油價格并沒有大幅上漲,但Katrina之后汽油價格飆升至接近125美元/桶(近3美元/加侖),Rita之后甚至升得更高。柴油價格在Katrina之后只有小幅上升,但在Rita之后的一周內超過汽油價格,突破135美元/桶(超過3.2美元/加侖。)

  

  2008年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價格情況則完全不同。Gustav登陸前一周,WTI原油大概是115美元/桶,幾乎是2005年Katrina登陸前的兩倍。油價在2005年夏秋保持相對穩定,但2008年同期則因為市場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愈加悲觀而迅速走低。WTI油價在Gustav和Ike襲擊期間及之后都持續下跌,在Ike登陸德州的那周更是跌至91美元/桶。


  不過,2008年9月22日,即Ike登陸9天后,WTI反彈突破122美元/桶,但這波上漲可能是由于投資者趕在NYMEX 10月原油期貨合約到期前進行空頭回補所導致的,而不是因為Gustav和Ike造成的任何產量中斷。


  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墨西哥灣遭遇強烈風暴就算導致生產中斷也未必會推高WTI原油價格,國際大環境對油價的影響依然更大,但大量煉廠關閉和管道受損導致煉油產能大減,更可能在颶風期間推高美國汽油和柴油等精煉產品的價格。


  對此,我們將繼續跟蹤報道。


閱讀了該文章的用戶還閱讀了

熱門關鍵詞

為您推薦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報
漲停
要聞
產業
國內
國際
專題
美股
港股
外匯
期貨
黃金
公募
私募
理財
信托
排行
融資
創業
動態
觀點
保險
汽車
房產
P2P
投稿專欄
課堂
熱點
視頻
戰略

欄目導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學股
名家
財經
區塊鏈
網站地圖

財經365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經365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魯ICP備17012268號-3 Copyright 財經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門基礎知識財經365版權所有 證券投資咨詢許可證號為:ZX0036 站長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