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過,原本是萬物欣欣向榮的時節,北方豆粕市場卻透著一股濃濃的寒意,時局究竟如何,是否有新的變化和轉機?本文將做簡要分析。
北方貿易商的困局及來由
華北油廠前期所賣7月豆粕基差為80-100元/噸(成交放量),而當下所賣7月基差為0-10元/噸,7月現貨一口價成交為2660-2680元/噸。截止6月27日連粕主力合約收于2663,市場價遠低于點價成本,即使貿易商抓住機遇,在5月31日的13個月低點2603點價,也高于當前現貨價格。油廠成功把風險轉移給貿易商,當下的壓力僅在于催促提貨。終端拿貨緩慢,飼料廠多維持10-15天的物理庫存+合同,隨采隨用為主,遠月基差購入謹慎。產業鏈上下游均平穩過度,縮小了己方風險敞口,而只有中端前期買入大量高價基差的貿易商陷入困局,虧損巨大。
回首望去,貿易商大量購買7月80-100基差的時間點位于4月10日左右,當時中糧與九三率先放低遠月基差至M1709+80,成交火爆,中儲糧與嘉吉后續跟隨(中儲糧與嘉吉的其它區域工廠成交同樣火爆),據我的農產品(9.11 停牌,診股)網統計4月12日華北地區油廠6-9月基差M1709+80成交27萬噸。遠月基差成交巨幅放量的原因在于:當時盤面處于反彈上漲的行情中,而在上漲的行情中買入遠月基差符合常理,更兼有4月份基差處于130元/噸做對比,貿易商雖看空基差,但80的基差大抵符合心里預期,紛紛買入。但隨著盤面在5月初開始持續下行,以至于今低位震蕩,7月基差持續走弱至0,扼腕長嘆,前期的買入實非明智之舉。
華北后市供應分析貿易商是否有轉機
據我的農產品網了解,中糧佳悅計劃7月1-號-7月25號開機,預計壓榨大豆10萬噸,開機量較6月持平;天津九三預計壓榨大豆10萬噸,較6月持平;京糧7月預計壓榨大豆8萬噸,較6月持平;邦基與金光7月均會開機,其中6月處于停機狀態;中儲糧預計壓榨大豆8萬噸,較6月小幅降低;黃驊嘉吉預計7月停機檢修半個月,其中6月大抵處于停機檢修狀態。7月華北地區油廠預計有18船大豆到港,較上月15船增加20%。整體來看大豆供應增加,產量也較6月提升,油廠豆粕庫存或將維持高位。
7月因大豆到港增值稅稅率降低,前期的延期到港情況或將集中體現,美國中西部地區土壤墑情較好,天氣炒作的概率較低,連粕走弱是大概率事件。華北油廠在此壓力之下,更兼有豆粕庫存高企,或將降價走貨,但鑒于油廠有大量七月基差合同等待執行,現貨降價幅度將低于期貨,基差觸底反彈的概率較大。在此時做多基差的操作或將值得考慮,其中達孚工廠所賣8-9月基差M1709+50吸引部分成交,油廠看多基差的思路可以為之借鑒;而另一種方式:前期的合同點完價之后,把單陸續往后轉的思路,是飲鴆止渴,絕非上策。
鑒于前期對基差走向看法的誤差,導致當下進退兩難的格局,7月注定不安生。但對后市行情的把握是當務之急,如若選擇好了操作策略,八月必將桃紅柳綠,迎來盛夏,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