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中國期貨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期協”)舉辦期貨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視頻培訓,旨在幫助期貨經營機構盡快理解和掌握于7月1日起實施的中國證監會《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及中期協《期貨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的相關內容。
證監會于2016年12月發布《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簡稱《辦法》)。根據《辦法》要求,相關自律組織也都制訂了配套的自律管理規則和細則,從而在證券、基金、期貨領域實現了統一的適當性管理。中國期貨業協會制訂的《期貨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簡稱《指引》)作為《辦法》的下位規則之一,于2017年7月1日同步正式實施。
中期協會長王明偉表示,適當性制度是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第一道防線,目前期貨行業適當性管理規定散見于相關產品及業務的規定中,各適當性管理要求也不盡相同,缺乏統一清晰的操作規范。《指引》有利于建立行業統一的底線標準;同時,《指引》相關標準與證券、基金業保持一致,便于業務交叉時的統一管理。
具體來說,《指引》細化了《辦法》關于投資者分類要求管理要求;明確產品分級底線要求,制定和發布產品等級名錄;嚴格落實適當性匹配原則,加強適當性警示;規定期貨經營機構在適當性管理各個環節應當履行的義務,全面從嚴規范相關行為;突出對于普通投資者的特別保護,向投資者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及差別化服務;此外還明確了協會自律職責,確保適當性義務落到實處。
王明偉表示,近些年來,期貨市場保持著較快發展和低糾紛發生率并行的態勢,中介機構逐步發展壯大,法規體系逐步健全,依法監管合規運行的格局基本形成。目前批準上市期貨期權品種已達55個,其中商品期貨47個,金融期貨5個,金融期權1個,農產品期權2個,覆蓋了農產品、金屬、能源、化工等國民經濟主要產業領域;全市場期貨公司149家,80多家證券IB,風險管理子公司和家資產管理子公司分別為65家和11家(截至4月末),構成了適當性執行的“賣方主體”。
從期貨市場的投資者參與結構上看,全市場投資者有效客戶數118.6萬(截至2016年年底),其中約97%是自然人投資者,賬戶資金量在2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占到了85%左右。這些普通投資者是市場主力,投資規模小,投資經驗少,抗風險能力弱,是適當性執行過程中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王明偉強調,接下來期貨經營機構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體動員,從行業健康發展和維護行業利益的高度認識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重要性;二是要在完善適當性內部管理制度上下功夫。按照《指引》要求細化培訓、回訪、自查、信息披露、隔離、保密、數據庫、資料保存、糾紛處理、監督責任、考核激勵等作業流程,從制度上理順關系、堵塞漏洞;三是加強人員配備和技術準備,在規定期限內,完成適當性管理技術系統和數據庫的改造升級;四是做好人員培訓,盡快使一線人員熟悉各種告知要求、各種風險警示書、匹配通知書、評估問卷的使用方法、使用節點和使用要求;五是加強宣傳,廣泛開展適當性投資者教育。
王明偉還表示,投資者適當性定位于建立一種投資者保護的原則導向、確立底線標準、負面清單管理和市場自我合同管理、自主創新的市場化模式,平衡經營機構與投資者的利益訴求,從制度上降低市場道德風險和投資者權益損害,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整體功能和專業水平。
證監會投保局林麗霞處長就《辦法》的出臺及相關內容進行了解讀,她在培訓中表示:“適當性主要強化了經營機構的適當性義務,明確了監管機構和自律組織的適當性監管職責,強化了經營機構違反適當性義務的責任約束。”
隨后,中期協投資者教育部主任余曉麗對《指引》進行了詳細解讀,國泰君安期貨首席風險官楊蕾介紹了期貨經營機構在適當性管理中的操作規范及注意問題。
各期貨經營機構及其子公司、具有中間介紹業務的證券經營機構、地方協會、部分期貨私募機構等逾2000人參加了視頻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