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美對華301調查:雙方仍有充足斡旋空間
8月15日訊 近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審查“中國貿易行為”,引發各界對美國采取單邊行動破壞中美經貿關系的擔憂。專家分析認為,如果美方一意孤行,必然會損害中美間的合作基礎,雙方存在充足的談判及斡旋空間,短期內中美貿易上爆發激烈沖突的可能性不大。
8月14日(美國時間),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指令美貿易代表決定是否就中國有關法律、政策、實踐或做法可能不合理或歧視性地損害美國知識產權、創新或技術發展展開調查。同日,美貿易代表發表聲明,表示將進行全面調查,并根據需要采取措施以保護美國產業的未來。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特朗普指令中“是否”的表述存在三種可能,包括撤回、立即執行、緩期執行。目前來看,撤回可能性不大,立即執行對美方損失比較大,不利于美國經濟發展。
東北證券發布研報認為,中國對美貿易存在的大額順差是兩國經濟發展處在不同階段的必然結果,是兩國經濟互補的體現,大規模貿易戰不符合美國利益。并且針對美國的“特別301條款”調查,中國也有自己的手段。加之實施“特別301條款”調查尚需歷經“發起調查——貿易談判——報復措施”等流程,耗時在6個月左右。因此,雙方存在充足的談判及斡旋空間。可以肯定,短期內中美貿易上爆發激烈沖突的可能性不大。
白明說,如果美方為所欲為,必然會破壞中美間的合作基礎,這對美國顯然是不利的。如果為了減小貿易逆差把現在這么大的蛋糕變小,美國企業就要放棄不斷增長的中國市場,所以美國在選擇工具的時候一定會仔細權衡。中國不能心存僥幸,而應作好各方面的預案,準備據理力爭,積極應對,維護自身的權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月14日說,在中美利益相互交融日深,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格局下,打貿易戰沒有前途,沒有贏家,只會雙輸。希望美方能夠實事求是看待有關問題,客觀評價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以及中國通過自主創新驅動發展經濟這方面取得的成就。
8月15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14日美總統簽署總統備忘發表談話表示,希望美貿易代表要尊重客觀事實,慎重行事。如果美方不顧事實、不尊重多邊貿易規則而采取損害雙方經貿關系的舉動,中方絕不會坐視,必將采取所有適當措施,堅決捍衛中方合法權益。
究竟“301條款”是什么?白明表示,301法案是誕生于上世紀冷戰時期的單邊主義法律工具,在1995年WTO成立后幾乎銷聲匿跡。美國上一次大規模使用301調查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日貿易糾紛期間。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