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鋅周一攀升至近十年高點,因對今年市場供應嚴重短缺的預期點燃了投機性買盤,但技術面或許限制漲幅。倫敦時間8月21日17:00(北京時間8月22日00:00),三個月期鋅收盤上漲0.1%,報每噸3,125.5美元,盤中一度觸及2007年10月以來最高價3,180.5美元。
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分析師EugenWeinberg表示,“市場上出現大量的動能買盤。有可能出現價格修正,因價格處在這些水準可能意味著關閉的產能會有恢復。”
“中期內較為疲軟的需求和較高的供應意味著當前的價格水平難以維系。”
國際鉛鋅研究小組(ILZSG)表示,今年上半年鋅市場供應短缺20.3萬噸,截至6月底的總庫存為116萬噸,低于3月底的135.5萬噸。
在近期一項調查中,分析師平均預計鋅市今年將供不應求41.2萬噸。
從技術面來看,鋅價的支撐位料在2,900美元,首個上檔阻力位為斐波那契回檔位3,200美元。
周一LME鋅庫存為247,850噸,較年初減少了逾40%。注銷倉單接近50%,同樣提升了LME市場供應短缺的擔憂。
對于市場供應吃緊的擔憂縮窄了現貨鋅合約較三個月期貨的貼水,從4月初的每噸逾27美元縮窄至近7美元。
其他金屬方面,三個月期銅收盤上漲1.6%,報每噸6,586美元。
有消息稱,自由港印尼分部Grasberg礦場有望恢復產出。
三個月期鎳收高3%,報每噸11,315美元,盤中升至12月中來最高的11,355美元。
LME數據顯示鎳的注銷倉單占比大幅升至35%后,鎳價大漲。
對全球最大鎳礦石出口國--菲律賓鎳供應的擔憂在今年大部分時間支撐了鎳價。
三個月期鋁收高0.9%,報每噸2,081美元,中國的環境整治推動上周期鋁高見2,112美元,為2014年9月來最高。
現貨鋁較三個月合約的升水周五報每噸9.50美元。一個月前為貼水26美元。
國際鋁業協會(IAI)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除中國外,全球7月原鋁日均產量為70,100噸,持平于6月。不包括中國在內,全球7月鋁產量為217.3萬噸,高于6月的210.2萬噸。
中國7月原鋁日均產量降至86,600噸,6月為97,700噸。
三個月期鉛收跌0.6%,報2,348美元。
三個月期錫收高1.3%,報每噸20,500美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