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場的基本特征是前期回調走弱的銀行、保險探低回升,助推上證50及滬深300指數反彈;而近幾周表現強勢的中小創小幅回調,拖累IC全周小幅下跌。
如果拉長時間軸來看,近一個月除了IC走勢重心略有上抬以外,IH及IF在150點的區間內寬幅震蕩。權重指數的裹足不前,背后實際上是經濟、政策的基本面已被市場充分預期。經濟層面看,當前經濟走勢韌性十足,雖然7月數據略有回落。政策面雖然持續處于強監管的環境中,但市場已經對去杠桿與防風險取得平衡有了比較深的信念,去杠桿已不再是指數主要擾動因素。在經濟、政策面難有超預期的變量發生時,指數就進入到上有頂下有底的寬幅震蕩模式當中。
后期,我們認為可能打破當前市場一致預期的因素在于,首先,9、10月為傳統的“金九銀十”開工、消費旺季,此時經濟微觀高頻數據的動向,將進一步揭示周期需求與經濟韌性的強度,若屆時表現超出預期,不排除相關周期品出現進一步上行可能。其次,從海外方面看,近期美國國內政治不確定因素增加,美股高位回調;阿富汗、朝鮮半島等地緣局勢亦存不確定性;歐洲方面德國大選開始進入最后一個月的沖刺階段。存在“黑天鵝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不排除對處于高位的市場進一步帶來擾動。
從市場風格方面看,在近期上市公司中報發布接近尾聲之際,證金公司及養老金賬戶的持倉逐步浮出水面。從統計數據來看,證金公司二季度共持有15只創業板公司股票,且全部為當季新進。相反二季度像貴州茅臺(600519)、中國平安這類白馬龍頭均遭到證金公司減持。養老金也在二季度正式入市,但略出乎市場意料的是新出現在十大股東當中的兩家公司屬于中小盤個股,并未選擇銀行、消費等傳統意義上的價值股。今年來在監管趨嚴大環境下,投資者低風險偏好取向下資金紛紛涌入低估值、業績確定性品種,但由此也出現了熱點板塊交易擁擠,低估值品種泡沫化傾向的情況。
當前,一些知名度較高、業績已經比較優異的個股,因為股價漲幅較大,投資的安全邊際,相對價值均趨于弱化。而一些尚處于成長期,并且在未來有望躋身新一線藍籌的上市公司開始獲得資金的青睞。后期這樣的投資風格將持續并得到強化,當然背后的核心驅動因素還是在于業績以及公司股價與估值的匹配情況。
由此,預計后期IH及IF單邊上行難度較大,“龍馬”品種估值繼續擴張需要業績超預期或新的催化劑,但這需要時間等待。預期IH及IF繼續以寬幅震蕩走勢為主。而目前市場正積極主動地尋找未來競爭優勢邊際提升的公司,在此過程中IC或存在更多表現機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