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本鋼板材(7.19 +9.94%,診股)煉鐵廠新1#4747m??高爐因高爐爐缸被燒穿,即刻進行停產檢修,預計影響鐵水產量日均0.9萬噸左右,但具體高爐受損程度尚待觀察,因此復產時間待定。
據了解,本鋼新1#高爐于2008年10月9日投產,服役時間即將9年。2015年7月27日進行過為期1個月的停產檢修。
首先要澄清的是,本鋼新1#高爐不是我國第二座大高爐,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有5座5000m??以上的高爐在使用中,1座即將投產(山鋼日照1#5100m??),1座在建(山鋼日照2#5100m??),1座籌建(首鋼京唐5500m??),2座擬建(首鋼京唐5500m??、寶鋼湛江5050m??)
我國目前5000m??及以上的高爐已經有6座(含山鋼日照即將投產的1#高爐),4747-5000m??的高爐還有3座,4747m??高爐有兩座。
來個段子活躍下氣氛
//
鞍鋼:兄弟夠義氣
寶鋼:犧牲小我成全大我
首鋼:好人吶
本鋼:為了聯盟!(我也不想的T_T)
//
本次高爐事件影響的產量放到全國來看并不算大,加上今天的突發檢修量,本周高爐檢修量大約影響日均鐵水產量35.91萬噸,今年8月以來檢修量比去年同期高出5萬噸上下。
整個供應端開始收縮,檢修限產力度開始加大,尤其是8月7日后第四批環保督察組進駐全國多省。今日的事故發生時間點實在有些巧合,環保部印發的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方案正好在今日開始執行,京津冀地區小鍋爐、煤改氣、“散亂污”企業通通“有份”。
環保限產與高爐檢修概念齊飛,估算8月高爐產粗鋼量受到150-160萬噸影響,9月如果檢修限產繼續維持高壓(大概率),或許影響量會更大。雖然供應端中的高爐產量有所收縮,但電爐鋼的增量不可忽視。
從產量、庫存對比來看,據中鋼協統計,8月中旬會員鋼企粗鋼日均產量191.71萬噸,旬環比增加4.92萬噸,全國預估日均產量241.3萬噸,旬環比增加5.4萬噸,會員企業鋼材庫存量為1313.42萬噸,旬環比增加91.01萬噸。
庫存增幅超過產量增幅,需求上來看延續下滑的趨勢,從5月創下需求高點后開始環比逐步走弱,雖然同比增量較為穩定,但在鋼廠產量繼續上行的節奏下,需求端在9、10月能否有放量現在是需要打一個問號的。
而今日因一個對實際供應影響量較小的事故引出來的漲停板,更多的是對環保與檢修力度加碼的預期,而且盤面走的也確實是環保、檢修邏輯的走勢——成材強原料弱,可以繼續照這個思路多成材空原料,多熱卷空焦煤。
但如果9月開始,銷售不及預期或者鋼廠出貨力度加快,那做多鋼廠利潤的邏輯就要倒著來了,總歸是要看螺紋的指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