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章馨),石油市場已成為全球波動性最強的市場之一,油價能在一夜之間大漲3%,而推動油價大漲的消息可能來自不少投資者無法在地圖上精確定位的中東國家。
像中國和印度等石油消耗大國除了要忍受油價的劇烈波動,還不得不用美元進行支付,而這又加劇了油價波動。中國希望用人民幣結算,在經過多年準備之后,中國即將推出人民幣計價石油期貨,以便達成所愿。
不過,石油市場投資者恐怕難為所動。
中國推出自己的基準合約在情理之中,與中國相隔半個地球的英國北海布倫特油田日漸衰落,對中國來說,由布倫特原油價格決定石油進口價格并非長久之計。
但問題在于,中國對國內市場不放心,并且經常在市場走勢與期待不符時出手干預,尤其是人民幣市場。只要情況依然如此,外國石油生產商和交易商就會對投資人民幣石油期貨心存疑慮,畢竟石油價格已經波動劇烈,何況再加上多變的監管和匯率風險。
中國一直嚴控跨境資本流動,在2015年人民幣大跌之后更是進一步大力收緊政策,這已經給中國的大宗商品市場造成了嚴重危害。交易鐵礦石期貨的大連商品期貨市場以散戶投資者為主,價格波動異常劇烈。而全球市場的價格(比如銅價)變化則相對溫和,因為機構投資者可以利用紐約或者倫敦市場上價格大起大落的機會跨境套利。
而在中國,套利并非易事,意味著價格波動可能非常劇烈。過去兩年中的一些時候(尤其是在2017年初),大連商品交易所近月交割的鐵礦石期貨價格較中國進口鐵礦石的實際平均價格溢價約50%。
盡管近年來中國石油需求迅速增長,但中國在全球石油需求市場上的重要性仍遠不及在鐵礦石市場。2016年中國石油需求在全球總需求中僅占13%,而美國需求則占20%。
考慮到上述額外風險,外國投資者使用人民幣計價石油期貨的唯一真正原因或許是向中國示好。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等大型石油供應商可能會在有限的范圍內開始使用這種新期貨合約。沙特阿美目前希望其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能吸引大量來自中國的資金。不過,該公司可能繼續用美元計價基準期貨合約來開展大部分全球業務。
全球投資者總愛抱怨美國對待美元的態度,即“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問題”。不過,目前的美聯儲是史上最透明的央行之一。
如果你認為用美元計價不好,那么人民幣計價期貨能否滿足你的要求?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期貨頻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