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章馨),據上周五報導,東南亞和東亞地區原油產量將在2017年至2025年期間下滑20%。
現有油田的自然老化將會嚴重影響到東南亞和東亞地區的原油產量,而新油田專案目前看來很難填補缺口。Rystad Energy預期東南亞和東亞地區原油產量至2025年時將下滑至1040萬桶/日,而2017年為1310萬桶/日。
中國原油產量的下滑幅度將是最小。Rystad Energy表示,主要是源于中國最大油氣田長慶油田的穩定供應,以及數個新油田項目陸續上馬。據悉,長慶油田在未來5年內的日均原油產量將超過100萬桶/日。
但東南亞各國的表現將不如人意,其中印尼和馬來西亞原油產量均將在未來出現大幅下滑。同時,該地區的新油田專案已不足以填補這樣的缺口。
雖然中國原油產量并沒有像其鄰國一樣大幅下滑,但依然在近年來穩步下降。國際能源署(IEA)資料顯示,2018年中國原油產量預計為380萬桶/日,自2015年以來減少了約50萬桶/日,其中大部分下降幅度是來自于現有油田的逐步老化。
就全球原油市場而言,東南亞和東亞地區逐步成為油價提振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僅是因為供應下降,另一方面是因為當地需求正不斷增長。
這與北美地區正好相反,該地區原油供應正在持續攀升,但原油需求卻預計在未來10年內基本持平。想要了解更多期貨市場相關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5期貨頻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