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管制非人民幣國際化受阻主因
此前,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稱,中國資本管制令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受阻,該機構惠譽駐香港主權評級總監安德魯·芬內爾(Andrew Fennell)周二在報告中指出,控制資本外流的政策,以及對人民幣貶值的擔憂揮之不去,可能在短期內阻礙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不過,張斌表示,中國去外債進程已結束、居民增持海外凈資產趨勢在減弱,且國內經濟基本面改善速度快于美國,都支持外匯市場供求改善,資本管制并非主因。
他稱,央行減少市場干預是人民幣市場化的標志,央行必須要做出承諾,在何種情況下才會進行干預,或者在原則上放棄常態式的干預。
中國金融智庫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周四在采訪中稱,今年的匯率供求情況較前兩年有明顯改善,是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市場化改革較好的窗口期。
匯率超調不足為慮 中長期人民幣將升值
對于人民幣貶值,張斌表示,不否認人民幣市場化后會出現短期貶值和超調,但中長期人民幣仍將升值,因經常項目順差將提供長期外匯供應;且中國作為工業化國家,匯率貶值對經濟有利。
沒有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情況下,去搞資本項目改革、人民幣國際化,會導致過度投機。
張斌建議,當前可以向國內外匯市場引入更多層次的參與者和衍生產品;但在匯率制度市場化不足的情況下,引入更多衍生品后也會帶來更多套利和投機行為,因此匯率市場化也不能滯后。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應先于資本項目進一步開放,應等待匯率市場化后的磨合期過后,再一點點開放資本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