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國政府決定即日起對于白糖配額外進口連續三年加征特別關稅,這是國內糖市一件大事,隨即部分糖業專家對此作了很多專業解讀,整體偏于正面利好,但也有一些解讀過于劍走偏鋒,比如會放開配額外進口配額管制、擴大配額內進口、從其它發展中國家轉口、會刺激走私數量增加、重新評判是否適用時間滯后、國內白糖會被爆炒、國儲會不計后果出庫等等,應該說這些問題確實存在,不過只是一些粗枝末節,瑕不掩瑜白糖配額外加征特別關稅對于國內穩定糖價有十分積極意義。
在很多人眼里中國糖協是一個很強勢的組織,具有極高凝聚力與其它行業組織協會呈散沙狀形成鮮明對比,這主要是中國糖協具有極高行業責任感和長期不懈努力的結果,有一批高瞻遠矚又不斷運籌帷幄的糖業領導人,這才形成高效而務實的糖業最強大腦、行業帶頭人、行業指路人。每一次全國糖會中國糖協領導人講話都是重頭戲,都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比如最近一次云南糖會糖協賈志忍理事長總結的‘穩價、保供’四個字不只是有廣度還有深度,這對于本榨季國內糖市剩余時間具有全局指導意義。
加征特別關稅以后為什么期糖沖高回落?一日游沖高回落在筆者預期之中,因為自今年年初以來外盤連續調整超過30%情況下,國內糖價能保持相對穩定甚至表現強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提高關稅預期,這才形成內外盤剪刀差不斷擴大,也就是說加征配額外進口特別關稅屬于穩價的一部分,并不是糖價暴漲的推手。不過所謂利好出盡是利空只是針對短期而言,利好出盡只是意味著利好已經兌現,其是否能真正穩定住糖價需要時間去檢驗,個人認為加征配額外特別關稅對于進口成本提高還是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只是這中間有時間差,而現在做的是消化存量,目前至少這個量是無法繼續增加了。
5.22糖市新政推出恰逢由中國主導并積極倡導的一帶一路峰會之后不久,這和中國提倡的開放合作共贏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格格不入,正是在如此經濟大背景下5.22糖市新政才顯得尤為珍貴,這表明了政府對于糖市的一種態度:“國產為主、進口為輔,為提高老少邊窮人民收入生活水平福祉創造條件”,想要實現這一目標自然需要一個穩定的糖市,糖價保持在制糖企業盈利相對合理價格區間之內才行,畢竟制糖企業起到的是承前啟后的作用,沒有糖廠糖料,銷售無從談起也就更不利于脫貧了,這才有了前年糖會“保證糖農收入,保護糖廠生產積極性”一說。在國家呵護國產糖業之心近乎“赤裸裸”的情況下,還需要擔心放開配額外進口、增加配額內進口、轉口、國儲、走私等等問題嗎?
春節以來筆者重新評估認為“本榨季對于國內糖市不宜過度悲觀,除非出現增產超預期、進口超預期、走私超預期”,從當前情況來看,增產沒有超預期反而比開榨初期預估的少了80萬噸,進口也已經不可能超預期了,也反而比初期有減少100萬噸的趨勢,走私的問題懸而未決,不過云南、廣西走私白糖已大為收斂,預計最終減少數量也大約在100萬噸左右,國儲出庫是一種正常市場輪換行為,出庫有其必然性,而分歧只在于數量多少上。所謂白糖市場指的是上下游結合的一個整體,并非單指產供銷產業鏈,這就需要很好權衡各方利益。國儲作為主要平衡樞紐應盡早做好出庫準備并早日投放市場,在國產主產區產銷率達到70%就應該出庫了,不能拘泥于價格,當然國儲出庫是為了滿足市場需要而不是為了打壓糖價原則不會變,也就是糖協領導所言的保供。
國際糖市當前處于低價區域,其對于國內糖市的影響雖然繼續減弱,但牽引作用還是會長期存在,畢竟國內產不足需已成為常態。白糖作為最早推出期貨的兩個品種之一歷來不缺乏流動性,在主產國生產成本上下50—100%波動也經常出現,與之相比國內期糖還是小巫見大巫了。在中國繼續收緊進口的情況下,內外盤的關系將繼續轉為助漲不助跌,也就是外盤下跌對于內盤牽引力有限,而外盤上漲對于內盤卻具有強制性。
綜上所述,個人對白糖進口加征特別關稅理解為糖市重大利好,當然這個利好暫時只能表現在穩價上,是否能形成助漲取決于外盤的發展,國內糖市短期將以筑底穩價為主,中期為季節性回升保供,長期走勢為穩價、保供交融高位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