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聯儲結束第三輪QE以來,全球股市仍在上漲,這是因為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仍在向全球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流動性。截至今年5月份,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均超過了美聯儲,為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當前市場正在討論的是美聯儲縮表,在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繼續購債之時,美聯儲縮表的效應可能不會很快被市場感應出來。但如果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也逐步離場呢,市場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據知名金融博客零對沖周五(6月2日)報道,日本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份,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攀升至500萬億日元(約合4.48萬億美元)。這意味著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有史以來第一次雙雙超過了美聯儲。
此外,數據還顯示,近幾個月來日本央行資產增持速度大幅放緩。5月底,日本央行持有的資產規模較去年同期增加了70.7萬億日元,比日本央行官方指引的年均增長80萬億日元低了超過10%。
而在日本央行低調放緩購債步伐之際,歐洲央行也在4月放慢了月度購債步伐,并在快接近上限時減少了對某些歐元區國家公債的購買。而且,歐洲央行面臨著一個更嚴重的問題:4個月之后可購買的德國債券或已耗盡。上月初分析師基于歐洲央行購債計劃的數據進行計算,發現歐洲央行4月份所購買的德國債券要比其規則允許的水平少了4億歐元左右。
自從美聯儲終結第三輪量化寬松(QE)以來,全球股市之所以能夠仍然保持活力,就是多虧了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的持續購債計劃。那么在這兩家央行也緊隨美聯儲步伐的背景之下,市場接下來會發生什么?
現在,美聯儲試圖讓市場相信它會通過等待債券本身過期的方法來縮減資產負債表,但考慮到其資產負債表已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或意味著金融市場條件的收緊將是一個“顛簸”的過程。零對沖稱,除非有人接受這個“燙山芋”,否則隨著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的縮減,全球股票市場或將走向崩潰。
不過,路透指出,與上一次(2013年)美聯儲退出QE引起市場震蕩不同的是,投資者已經準備好面對暗示退場的訊號。就拿匯市倉位來說,最近幾周美國貨幣市場中的投機性凈空倉規模已創下紀錄高位。而在2013年縮減恐慌之前,則是連續六個月呈現凈多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