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愈發懷疑今年初推動美元兌其他貨幣高見14年高位的漲勢能否再次發動之際,至少一項指標看來顯示,美元可能真的已經見頂。
路透社分析報道稱,以貿易加權基礎衡量美元兌26種貨幣匯率的美聯儲經濟數據(Federal
Reserve Economic
Data,FRED)指數顯示,美元在2016年底的漲勢中升至2002年初以來高位,隨后因美國市場利率下降及歐元升值而下跌。
未經通脹調整的FRED整體指數顯示,美元在去年12月底時觸及峰值128.79,距2002年2月所及高位129.87相差不到1%。
不過所示,當經通脹調整,該指數顯示美元月均漲勢在12月達到接近9%的峰值,仍不及本世紀初的高位。
特朗普去年贏得總統大選后,美元飆升至14年高位,因預期稅制調整可能帶動數以十億美元計資金匯回美國,讓白宮可以擴大支出,提振增長、通脹和利率。
這種看法在去年底今年初時逐漸消退,美元兌其他所有主要貨幣因而全線下跌,在美聯儲本月升息但發布鴿派言論后進一步下跌。美聯儲本月上調了利率,但暗示今年的升息次數將少于部分市場人士的預期。
“實質匯率傾向于回歸均值,考慮到美元當前價位高于2-5年后的預期價位,美元現在明顯被高估了,”對沖基金Harmonic
Capital Partners投資總監Patrik
S?fvenblad在客戶報告中說。
那么,到底該相信哪個指標呢?
長期以來的正統理論一直說,某種貨幣的匯率只能以其當前的購買力來理解。
但一些匯市策略師稱,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在通脹已基本不存在的環境下,這種關系或許已經減弱。
“除了幾次能源價格引發的變化之外,過去八年幾乎沒有通脹,”紐約梅隆銀行的匯市策略師Neil
Mellor說。
“因此從很多方面來看,名義和實質匯率的趨勢其實是一致的,因此無需太多考慮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