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夜美元大跌的同時,周一全球市場的另外一大變化就是——以油價為代表的一系列風險資產再度出現了顯著上漲。在匯市方面,加元觸及逾兩周最高水準,澳元觸及12日高位,因原油期貨跳漲,金屬價格得到提振,令與原材料出口息息相關的經濟體的貨幣上漲。
與此同時,美國標普500指數和納指分別突破5月10日的高位,雙雙刷新收盤新高,其中標普500指數史上首次報收于2400點的整數關口上方。股指主要受到能源、大宗商品和科技藍籌股的價格上漲提振。
Wells Fargo Securities資深匯市策略師Eric Viloria指出,“除美國數據外,其他影響匯率變動的原因,至少今天,就是商品價格,特別是油價大幅變動,因為我們看到匯率變動較大的貨幣,是對商品反應較敏感的貨幣。”
據路透社報道,全球前兩大產油國——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周一已達成共識,認為石油減產協議需要延長九個月至2018年3月,以減輕全球原油供給過剩。該消息提振油價最多上升2%,并主導歐洲匯市的交易。這項決定的宣布時機早于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5月25日的下次正式會議,加上聲明措辭強烈,令市場感到意外,這將十分有利于確保其他OPEC成員國及參與第一輪減產協議的其他國家一同支持。
沙特能源部長法力赫與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稍早會談后,在一篇聯合聲明中表示,雙方同意將現有的減產協議再延長九個月到2018年3月。兩人承諾“將盡一切努力”降低全球庫存至五年平均水位,對于獲得現行減產協議參與國以外產油國的支持,也抱持樂觀態度。“庫存明顯減少,但還沒有觸及我們希望到達的五年均值,”沙特能源大臣法力赫與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在北京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上稱。“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減產協議需要延長。”
基于自1月1日開始的當前協議,OPEC及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產油國承諾今年上半年減產近180萬桶/日。沙特與俄羅斯合計控制著全球石油供應的五分之一。盡管外界此前已普遍預期OPEC和俄羅斯將同意延長減產協議,但這份聲明的時機和措辭還是帶動油價在周一亞洲交易時段漲逾1.5%。
Energy Aspects駐新加坡的分析師Virendra Chauhan說,“我認為OPEC和俄羅斯意識到,為了讓市場重新站到自己一邊,他們將需要采取‘震懾’戰術,不能只是簡單地延長協議,市場還將關注削減出口,而不僅僅是減產,這是再平衡市場所要求的。”
主要產油國一直迫于形勢考慮延長減產,因即便在當前減產協議達成后市場依然保持充足的供應,使得原油期貨徘徊在每桶50美元附近。OPEC一位熟悉市況的消息人士周一對路透表示,自今年初以來全球浮式儲油裝置石油庫存已大減了三分之一。
有意思的是,路透分析師注意到,無論是油價的波動還是市場參與者的倉位布局,如今油市的表現似乎都與去年11月OPEC達成減產協議前如出一轍。而這一幕是否又會預示著油價將引領全球市場重演去年年底的行情變化,無疑正備受矚目。
據悉,油價自上周三以來就一直上升,周一在俄羅斯和沙特宣布同意延長減產9個月之后更是一度大漲了3%,這一幕跟去年11月歐佩克大會時的情景有點相似。去年11月底,歐佩克大會助推油價大幅反彈,原油空頭迅速撤離,大量多單涌入市場。
而在開會之前,對沖基金也像現在這樣布局,因為心中疑惑和擔憂產油國能否達成協議。根據路透統計的數據,去年11月基金經理持有的布油和美油多倉和空倉分別為8億桶和3億桶,而當前基金經理持有的同類倉位分別為8.09億桶和3.34億桶,倉位布局如此地相似。